上週,在大謀的建議下,重新研讀《金剛經》
沒有去運動的清晨,焚香、禮佛、讀經 上午十點多,與大謀共修一炷香 去年,琴推薦給我一本書<Let’s Talk About Death Over Dinner> 到了中年,誰沒有經歷過親人、朋友的逝去? 可是,作為成年人,誰又看見和在乎你對逝去的感受? 最近一位病友撤除維生設備 在TA離開的前一周,我們才第一次見面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我一直握著TA的手 一邊感到不捨,一邊又希望TA能安穩走完最後一程 抵達我們共同嚮往的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世界… TA離開的第二天,台北大晴 午後,我走到頭頂藍天、背朝太陽、面向湖水的地方,依著大樹坐下 拍下一張天空、枯枝的照片傳給琴 說:有機會想試試,邊吃邊聊——死亡 琴迅速把我們的討論整理成稿,私下幫忙邀約,她寫到: 這是個特別的聚會,希望大家帶著輕鬆的心情,談論著鮮少被碰觸的話題 我們純粹分享,以尊重和支持的態度,對待別人所說的 不評價、不指導、不評斷 希望大家在聚會中有被理解和溫暖的感覺 也許,這幾年又長了幾歲 再讀《金剛經》多了一層理解,但也多了新的疑惑 有些疑惑,努力一番可尋得答案 有些疑惑,隨著吃飯、睡覺、走路,自然消解 昨日的聚會結束後,琴問:今天的聚會有如妳的預期嗎? 我說:沒有預期 晚上,幾位夥伴私訊,問我在結束前分享的幾段內容 這是去年看完一本書後記下的 死亡也許是生命的終結,但也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 卡夫卡說過:“生命的意義在於終結。” 死亡讓我們勇往直前,促使我們完成目標,去學習、去愛、去創造。 ——《煙霧迷漫你的眼》(Smoke Gets In Your Eyes) 我對於死亡不像作者Caitlin Doughty那般癡迷,她八歲時在購物中心目睹一個小女孩從手扶梯墜落,對於死亡的好奇、迷惑、恐懼便伴隨著她,在芝加哥大學就讀中世紀歷史專業,主攻死亡與文化,23歲大學畢業,進入火葬場工作。《煙霧迷漫你的眼》就是從她在西風火葬場擔任火化工第一天上班的情景開始。年輕、傻氣,卻有著獨特的視角和講述事情的口吻,讓這原本令大多數人敬畏的工作變得“平易近人”。她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對於死亡與尸體以及火葬場各種工作的描述,絲毫不會讓人恐懼或者惡心,過去一周,我幾乎都是深夜打坐完,躺在床上,細細讀上一段,沒有惡夢,只有平靜。 我喜歡整本書結尾的方式,時間是一個晴朗的夜晚,場景是公墓,沒有恐怖小說裡渲染的氛圍,在與一隻鹿互相凝視之後,作者靠著一個墓碑坐下,在銀色的月光下,所感受到的是生命歸於大地之後的沉寂,這種寂靜不是萬念俱灰、生命消逝的暗淡或悲涼,而是回歸,用一種禪意的說法就是回歸生命的本源。 “我沒法選擇肉體死亡的方式,但我可以選擇死亡的心態。不管我想念28歲還是93歲,我要心滿意足地死去,然後墜入虛無,讓我的原子化作籠罩樹林的濃霧。死亡之寂也好,墓地之寂也罷,都不是懲罰,而是對美好生活的回報。”
0 評論
發表回覆。 |
Now & Here放開心,放過自己,把日常過得像日常。 Archives
十月 2023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