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如何投資0056? 方法一: 很多投資專家說,0056只要有錢就買 我們可以算一下,從發行日起,每個月第一個交易日開盤價買進1張 2007/12/26~2019/12/2期間,共145個月 買進總張數145張,總投入資金3,451,800元 1) 前面提到投資0056主要不是賺價差,而是為了領配息,根據每年配息時所持有的張數,可以領到的配息如下: 2) 用2019/12/2價格計算,現值為4,009,250元,投資表現如下: 小結:報酬率的計算包括兩個部分,一價差,二配息;價差會根據統計當天的價格有波動,算是浮動損益,而配息是已經實現的所得,因此可以用一個領到配息的指標,取名為領息率,計算公式:配息÷總投入資金。 方法二: 我們對上述方法稍微修改一下,如果加權指數在年線之上,買1張,加權指數在年線之下,買2張,加權指數小於年線10%,買3張;如果10%太高,可以改為6% 或 8%,我們分別就小於年線10%、8%與6%進行加碼回測。 小結:加碼的方式,對於投入資金的要求比較高,相較於方法一,當滿足不同加碼條件時,需要的資金也需要比原來多150萬左右。但是,比較領息率,並沒有大幅度增加,也就是這些加碼的資金並沒有發揮更大的效能。 方法三: 鑒於以上分析,Tom提出了不同的思路,每個月第一天開盤,只有滿足進場條件才買: 1) 當指數<年線,買1張 2) 當指數<年線+2%,買1張 3) 當指數<年線,買1張; 當指數<年線10%,買2張 結論: 經對0056從發行日2007/12/26至2019/12/2期間的數據回測,發現當指數<年線,買1張; 當指數<年線10%,買2張的購買機制表現是最好的,報酬率和領息率上表現最佳。下圖是用這個方法每年購買的張數統計: Tom提出一個顧慮,由於這套進場和加碼機制比較嚴格,過去12年多中,一共只買了65張,而且很有可能大部分(18張)是在2008年崩盤時購入,這樣實際層面上意義不大,因為你不可能再回到2008年,因此,重新回測了2009年至今的數據,發現這套方法在幾種方法中仍然是最好的。
0 評論
1. 為什麼做這件事? 我們突然決定整理一些有關投資的內容,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身邊有些師長面臨退休,他們以前完全沒有接觸或者很少花時間好好學習過理財相關知識,儘管退休後會有退休金,銀行也有存款,但是為了維持原本的生活,還希望有餘力繼續回饋社會,這就需要能夠有一些讓財富增值的觀念; 二是投資理財一直是Tom的業餘愛好,對於各種投資工具也都有涉獵。因此,想到或許我們可以整理一些風險相對比較低、收益穩定的投資方法與大家分享。 這些回測僅限於用歷史數據的檢驗,對未來的表現沒有絕對預測功能,因此,結論僅供參考。 投資必定有風險,務必謹慎,再謹慎! 網路上有很多關於0056的討論,很多對0056持有否定意見,沒有什麼絕對賺錢的標的,關鍵是要找到合適的投資方法。本文對幾個常見的方法加以回測檢驗,最後找出相對表現較好的方法。 2. ETF 是什麼?好處是什麼? ETF是股票型指數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的縮寫 是一種跟蹤市場指數、可以在證券交易所自由買賣的開放式股票基金 指數型基金一次買進一籃子的標的 也許是各國的股票、債券、外幣等等投資商品 ETF的好處 1) 投資品種多,可以分散風險 2) 表現穩健,不容易暴漲暴跌 3) 買賣方便,手續費與管理費也比一般基金低 3. 0056 是什麼? 0056是「元大台灣高股息基金」的代號 「台灣高股息」投資的是台灣前150家公司中 預期未來一年現金殖利率最高(也就是股票利息配最多)的前30名公司 這些成分股每年會調整 元大高股息0056成分股(取自元大網站2019/12/04資訊) 0056 讓投資人拿到的不是市場報酬
而是現金配息率較高的股票的報酬 今天為你打完淨土之行的第六篇文章,關於淨土五經的內容整理實現第一個里程碑。校完稿,啃了三分之一蘋果,心中的喜悅漸漸浮起。
決定開始做這件事是在你五月份住院時,那是今年第二度進醫院,也是你氣切六年多第二次住院,距離上次只有一個多月。現在回想起來,心有餘悸。 還記的蜂窩性組織炎在你的肩膀快速擴張,醫生用了兩種最強的抗生素去壓制,然而用藥兩天傷口不見好轉,繼續蔓延,快接近氣切口。醫生果斷更換抗生素,直到清創處理後兩三天後,你的臉色才從時而發黑時而發白中漸漸有了血色。(你說清楚感覺到抗生素在和病菌在你的身體裡打仗,感覺到頭不時麻麻的。) 期間,我感冒了,每天往返醫院,身體疲憊加上心裡壓力,吃了不少藥,卻遲遲不見好轉。就在我在努力調試,把往返醫院當成我的日常時,一日中午,病房助理抱著一個放隔離衣的垃圾桶進來。我笑著說一定弄錯了,因為早上醫生查房時還說抽血結果良好,專科護理師清理傷口時也說有變收口。病房助理確認了一下,又抱著垃圾桶回來,硬是留在病房裡。沒有人跟我們主動解釋,我腦袋突然覺得很脹,跑去問護理站,後來,值班的護理師拿著小抄,謹慎、小聲地透露是一種超級細菌。(後來才知道,這不是什麼好細菌,醫院裡也盡量不張揚,防止其他病人恐慌,做好控制是黨務之急。) 端午節附近的台北,又濕又熱,還時不時一陣雷電交加的大雨,關了燈的病房,昏昏暗暗的,看護在沙發上午睡。我斜靠在你肩上,沒有睡意的我們,正忙著google什麼是MRSA。與這個細菌列在一起的還有我熟悉的VRE,媽咪去年在榮總就是感染了這個細菌(沒有對治的抗生素,後來侵犯到肺部)。 失去的感覺刮著我的心,這個你能看見、觸摸到、嗅到的溫暖味道正在被一群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奪去,而我們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一切只能交給醫生和命運。 與ALS相處十幾年,我們早已習慣逆來順受,病房裡的那一刻,兩個人只想緊緊相擁。我在心裡默默回想你為什麼會感染這樣的細菌,同時也思考,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還能做什麼。協助你整理學習淨土經典心得的想法就在那時萌生。 出院前兩天,也就是6月12日,你寫下第一篇《淨土之行之一——淺談我對淨土的認識》,接下來幾個月,一篇一篇誕生了。 6月23日 淨土之行之二——淺談《阿彌陀經》 6月30日 淨土之行之三——淺談《無量壽經》 7月20日 淨土之行之四——淺談《觀無量壽經》 8月5日 淨土之行之五——淺談《普賢行願品》 9月9日 淨土之行之六——淺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你在<後記>中寫到「這幾篇文章不知道對其他人有沒有幫助,至少在寫的過程中,我和Kiki透過討論之後,我們都對於淨土有更深的認識。」寫作的過程,並不是那麼順暢,除了頭和尾兩篇,我打字比較有耐心,其他幾篇,都夾雜著些負面情緒,有時因為你的角度不好,說出來的字很難聽懂,加上我對淨土真的不熟,一些詞語拼很久都拼不出來,我便失去了耐心;有時因為我對你的敘述不是很懂,便直接指出,在你寫《淨土之行之四——淺談《觀無量壽經》》時,我認為有些地方不是很好懂,便很有責任感地說:「我都看不懂,其他人怎麼看懂!」當天晚上,媽咪托夢給我說:「謀謀寫文章不容易,不要太嚴苛。」你聽到這個夢,留下淚來,把我指出看不懂的地方一一修改。 這些內容也許對於其他人並沒有那麼大的意義,但是對於你我,卻是我們共同完成的一件重要的事,在修行上,我跟你的差距很大,但是很開心能當你的小護法,陪著你做你想做的事情。 很感謝沈老師得知我們在整理淨土學習,特別送來兩本書,聖嚴法師的《念佛生淨土》以及惟覺老和尚的開示錄《見性成佛》,還多次來家裡鼓勵和啟發我們。 最近,我開始接觸唯識,跟你念了一些我喜歡的著述,你也有興趣陪我學習。如今,我已經把每日為你閱讀作為我的定課,與你一起共修,做菩提道上真正的同修。 抗生素在殺死壞細菌的同時也會把好菌殺死,反應在身體上就是,感染的部分好轉,腸胃變得不好。 Tom 這次因為感染不好的細菌,醫生用非常強的抗生素壓制,共注射兩周,口服一周。這三週期間,雖然刻意補充益生菌,但是效果不彰,拉肚子的情況,在口服抗生素的後半周變得很嚴重,停止攝取一般食物後,甚至排出雞蛋清樣的液體。 雖然知道拉肚子的情況多半是因抗生素引起的,但是身體與不好的細菌打得如火如荼,需要足夠的營養和體力,可是又不能攝取正常的營養與熱量,怎麼辦? 帶著煩惱和困擾,期間不斷與退休呼吸治療師媛淑姐討論。媛淑姐既受過西方醫學系統的訓練,她又是出自中醫世家,對於食療很有研究。這段時間,媛淑姐在傷口照護和營養照護方面給了非常多寶貴的建議。經過最忙亂的一個月,終於可以坐下來,想把一些有用的資訊記錄下來,供可能有需要的人參考。 抗生素在殺死壞細菌的同時也會把好菌殺死,反應在身體上就是,感染的部分好轉,腸胃變得不好,可能出現大便過軟或者太稀,甚至成為水狀。這期間只能減少進食,減少上廁所的次數。 1. 避開引起腹脹、腹瀉的食物
需避免可能加重拉肚子或者引起腸胃不適的食物,如:乳製品(優格除外),乳糖會加重拉肚子;引起脹氣的食物,如:豆類,包括:豆漿、豆腐、地瓜等;偏涼的水果,如:水梨、西瓜等;偏油或刺激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胡椒等。 2. 補充益生菌 市售益生菌的品牌繁多,價格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品質良莠不齊。在選擇時,最好有標明每包或每份包含有多少好菌。我從眾多益生菌中,只找到一罐添加了益生菌的纖維粉中看到菌群的數量。至於每日到底補充多少,我請教過醫生,醫生建議,單位應該是億起算。 3. 把好菌留住 在服用抗生素期間,減少進食次數,遵循下面的補充原則,灌食每次不超過200cc。隨著使用抗生素接近尾聲,拉肚子的症狀緩解,可以慢慢增加進食,停止抗生素的7至14天是腸道修復的黃金時期,這期間的營養照顧非常關鍵,多攝取益生菌的同時,也要攝取益生菌的食物,讓好菌停留在腸道中,發揮它們的作用。 4. 注意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由於腸胃還在恢復中,不可以一下子恢復到病前的進食量,所以,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此期間,需留意蛋白質的攝取量。一般人,每日需攝取的蛋白質量為體重*1.2~1.5,也就是一個50公斤的人,每天需要吃60克的蛋白質,一顆蛋的蛋白質含量約是7克,由於腸道恢復期間,仍然不建議吃乳製品及豆製品,蛋白質的補充就變得比較困難,這時可以使用蛋白粉,一份三多奶蛋白是5勺,含有13.3克,一份健力體的蛋白質含量是10.6克,100克優格的蛋白質是3.1克,一包初乳的蛋白質是15.5克,給Tom的營養,就是利用這幾種食物與營養補充品進行組合搭配,每天至少為80到100克。 5. 其他補充原則 食用富含膠質的天然食物,對腸道粘膜有修護作用,如:黑白木耳(燉湯)、木瓜(加水打成汁)、蒸蘋果泥(熟)、火龍果、山藥、南瓜、秋葵、山藥等;攝取含有好菌的食物:如:優格(選用純度高,不要,為改善口感增加過多的添加物,蛋白質含量高);增強免疫力的食物:菌菇類(富含多糖體)、四神湯(健脾、利濕)、啤酒酵母等;攝取水溶性高單位維生素,包括:B群、C等。 (圖片取自網路) 「對不起,因為我生病,讓妳跟著我受苦。
謝謝妳,不離不棄地陪著我。 我愛你,來世請妳再做我太太。」 週日早上,協會社工聯絡說有事情問我,原來是621記者會上,我為主題影片《聽見 愛還在》中三句話的延伸。 影片中,太太說出想聽到生病的先生對自己說:「對不起、謝謝妳、我愛妳。」現場訪談,我說出自己作為家屬從心底希望另一半對自己說的話: 「對不起,因為我生病,讓妳跟著我受苦。 謝謝妳,不離不棄地陪著我。 我愛妳,來世請妳再做我太太。」 這次住院是Tom生病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毛囊炎轉為蜂窩性組織炎,又驗出不好的細菌,抗生素就打了兩周,實在找不到血管可以打了,第三週改為口服抗生素。原本想說為了壓制這次遇到的強大細菌,至少要在醫院住三週,可是轉為口服抗生素後,Tom有點紅著眼睛跟我說:「想回家。」 其實早在Tom這樣跟我說的前兩天,我已經開始著手打掃屋子,看護在醫院,家裡只有我一人,在紙上寫下面對現實的擔憂、恐慌、害怕、無助,試圖從書寫中找出一條路,放下筆,空蕩蕩的屋子、空蕩蕩的床……。用吸塵器把每個房間吸一遍,再用抹布全部擦一遍,把能洗的全部丟到洗衣機裡…… 當Tom問醫生可以出院嗎?醫生笑著說:「可以啊!可以啊!」我卻有點不踏實,清創後的傷口是開放性的,如果在家裡沒有護理好,會不會再感染?免疫力已經掉到低點,回家後,萬一遇到任何狀況,又要折騰回醫院嗎?雖然醫院是一個感染源特別多的地方,但是,那裡24小時都有專業的醫護人員,緊急狀況的處理一定比家裡好。而且,一想到在我們家工作了八年的阿水要回國,原本的困擾會更加重。可是,病房的環境卻有諸多不方便,Tom高大的身材,兩周多來只能縮在小小的電動床上。浴室的位置,在每次進洗手間時,都要大費周章。 週五上午,醫生看了最後一次的抽血報告,確定可以出院,我便立即開始聯絡車子,從醫院回到家,把消毒、清潔過的東西歸位。從醫院回到家已經五點多了,安頓好Tom,就開始收拾屋子,一直到週六的中午,才把攤在客廳的東西都收拾完。 在我身上逗留了快兩周的感冒,隨著週六下午送走兩位前來送祝福的法師,八點多就倒下睡去了。抗生素對腸胃的影響開始加劇,拉肚子的次數增加,週日印尼過年,阿雅放假。我跟阿水為了上廁所這件事忙了一整天。 621記者會的時間一天天接近,到了週日晚上,阿雅接過照顧工作,我才開始真正思考,要調整的流程,貴賓致詞的順序,主題如何引出,語音合成要這樣展示,所有一切都要重頭想起。然而,週一不到六點,就被一陣忙亂聲吵醒,Tom又拉肚子了,人已經在廁所,肚子卻漲得鼓鼓得,解不出來。前一晚也是如此,還好友二樓林大姐幫忙按摩膽經,緩解許多。Tom用眼睛示意,我替他按摩,膽經、用精油在肚子上按摩。忙亂結束後,他整個人非常虛弱,由於兩天拉肚子,進食的量減少只灌水和蒸蘋果。 在週三吃完最後一次抗生素前,拉肚子的症狀已有改善,還好有媛淑姐遠程支援,指導我如何為Tom調整飲食,由於每天要灌很多藥物,又不能完全不進食。但是,要避開有乳糖的食物,例如:牛奶等。益生菌繼續補充,然而腸道裡沒有益生菌的食物,效果不彰。 週三是今年上半年企業巡迴演講的最後一場,週二把簡報修改後送出,內容準備在捷運上思考。或者說,我根本沒有心情準備621或者這一場演講。Tom的身體不穩定,讓我的心一直懸在空中。 週二晚上,原本已經很虛弱了,Tom還是陪我順了一下記者會的流程,在有些細節上給一些的建議。晚上十點半,上完這一天的最後一次廁所,跟我用眼睛拼出「好」。我不懂這個「好」字是什麼意思,Tom用唇語告訴我「感覺好一些了」。週三早上我五點半起來,出去繞國父紀念館跑了三圈,打坐了一會兒,順便到光復市場買了蘋果、木瓜和素包子。回到家時,7點半剛過,卻發現Tom正在上廁所。幫忙鋪好床,等回到床上後,Tom又跟我拼出「好」,我以為他問我早上跑得好不好?或者外面的天氣好不好?結果,他用唇語告訴我「感覺好一些了」。 坐在捷運上,回想這兩個好的場景,我的心裡一陣暖流。在分享中,我講述了這兩段,深深觸動了聽眾。這場演講結束後,這家公司的董事長站起來,請所有聽眾起身為我鼓掌。這是我來台十年,演講了上百場,第一次得到如此讓我每次回想起來都充滿力量的回應。 621記者會如預期中順利圓滿了。比我開心的人應該是Tom,他一直想聽我講更多,但是當天也是五點半起床,跑步、主持活動,下午有兩位好朋友來探望Tom,到了晚上已經累極了。其實,Tom對於我的情感摻雜著父親對女兒的期待,他喜歡聽到別人對我的讚揚。當天下午收到另一個單位的活動主持邀約,我直接拒絕了。 我在協會文宣群組中說,我的階段性任務完成了,要暫時從大家的視線中消失一段時間。在找到合適的看護前,暫時無法參與太多工作。 在我的心中,Tom永遠是第一位,尤其是當他需要我時。然而,我多麼希望,他的健康穩定,對我的需要少一點,讓我有精力再多做些事情。但是,我們兩人都知道,不管生命給我們什麼考驗、難題,我們都會全然接受。 我為《聽見 愛還在》中三句話的延伸註解,其實是我腦海中Tom對我說這三句話的聲音。 「對不起,因為我生病,讓妳跟著我受苦。 謝謝妳,不離不棄地陪著我。 我愛你,來世請妳再做我太太。」 (那位想要這三句話的病友很年輕,他說想把這三句話錄下來留給太太。) 這可能是另一本被中文書名毀掉的書。用這樣有些武斷的定論開頭,是因為Lisa Genova另一本《Love Anthony》算是被中文書名毀了,《這就是我來到這個世界的理由》,一本特別的佳作,卻因為冗長又難記的書名被埋沒在書海中。
上個月從協會企劃跟前得知遠流引進一本關於ALS的小說,在網上一查才發現是Lisa Genova去年的新書《Every Note Played》,Amazon評分4.6顆星,Googlereads評分4.1顆星(滿分5顆星)。 心中有些小激動,幾年前相繼讀了《Still Alice》、《Love Anthony》,被Lisa以失智症患者、自閉症患者角度,深入骨髓的書寫方式吸引。哈佛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在理解神經方面疾病上顯然有優勢,又願意且有能力用文學的方式去探索人性與生命的意義,著實令我著迷。從Lisa的某個訪談中得知執導榮獲奧斯卡金像獎《Still Alice》的導演Richard Glatzer罹患ALS,便有點私心地期待她寫一本關於ALS的小說。 2019年5月1日《當最後一個音符輕柔的落下》在台灣上市。書名很美,卻沒有為這本著作加分,封面在設計時明顯為了搭配書名,看起來像一本作家新鮮人的散文書,過於素和輕。相較之下,英文原版封面設計勝出太多,無論是底色選用抓人的藍綠色,還是那被撕碎的樂譜,像一個生命被恣意破壞,隨意丟棄。散落在線譜邊上不同姿態的鳥,是預示死亡的烏鴉,還是暗含靈魂的蛻變? 對於這失敗的中文書名,我耿耿於懷。儘管在讀到尾聲時,明白出版社為什麼取一個富有詩意句子做書名,但是,還是覺得整本作品的力量和深度被冗長的書名毀了。除非好萊塢有一天把這本小說也搬上大銀幕,摘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否則註定會沉入書店的倉庫。 有幾個深夜臨睡前,試圖翻起,剛開始節奏緩慢,對倦意十足的眼皮實在沒有振奮的作用。當手上的事情忙到了一個段落,一早就又遇上台北下大雨,沒有會議、沒有課程,便決定把這一天送給《Every Note Played》(瞧!我根本記不住那個拖沓的中文書名)。 不知是純粹的巧合,還是這世間就是有些冥冥中的安排,去年我筆下的《夢想的音符》是以鋼琴家彭怡文老師的故事為原型。Lisa筆下的主角理查也是一位鋼琴家,只是,這位罹病的鋼琴家自以為是、對婚姻不忠、對家庭冷漠,一味追求自己的野心,還不知感恩,從一開始就無法讓人產生共鳴,更不用說憐憫。可是隨著ALS將他吞噬,作為看官的我,覺得他是咎由自取。 理查的前妻卡麗娜,可以說是一個一手釀造自己悲劇命運的女人。為了追求鋼琴夢,逃離波蘭,跟理查在一起以後,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是不是進入家庭的女人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迷失?卻又想把所有的錯都歸咎另一人。得知理查得了ALS,去探病的那幕,就知道倆人的關係走到這一步不是沒有原因的。猶如走在鋼絲上,拿著隱形的盾牌,後面卻藏了一把鋒利的劍。沒想到一杯紅酒,成了劍拔弩張的導火索,緊繃的弦在一聲巨響中斷裂,昂貴的紅酒連瓶拿起,被卡麗娜砸碎,理查怒不可遏,把卡麗娜轟出家門。這樣的橋段就是提醒讀者,你在讀小說。 雖是小說,卻沒有複雜的人物與情節,大篇幅關於疾病與心理的描寫,古典樂、爵士樂穿插其中,主要場景是在波士頓,那個我記憶中天可以藍到透明、冬日的冷可以刺到骨頭的城市。理查的鐘點看護比爾,一定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溫暖角色,就像是上帝派到人間的天使,讓宛如煉獄的生活,在比爾出現時有短暫的輕鬆和美好。那些良善的醫護人員,充當了衛教的角色,關於ALS的一切都從他們的口中道出。沒有雞血,只有被疾病摧殘的生活,原本看起來已經沒有瓜葛的人,都被捲了進來。 來到這世間的每個靈魂是不是都需要一場救贖? 基督教說人人都帶著原罪,佛教說起心動念都會造業。作家在這齣戲中,就是那隻看不見的手,把人、事、物牽在一起,讓他們衝突,再讓他們在遇上ALS,經歷一番徹骨的反省、懺悔,然後和解。理查寫給父親那些沒有發出去的信,在參加完父親的葬禮,在哥哥家的餐桌上,得到了和解。他與前妻之間,曾經的謊言、報復,對女兒不稱職的父愛,表面看起來他們的世界在被ALS冰封,然而經歷內在的醒悟,靈魂升華之後,道歉、原諒和被原諒,結凍的身隨著心的暖流漸漸融化。 我兩度流下淚水,一次是理查在廚房摔倒,無法求救,躺在地上,直到被女兒發現時,慌亂情急之下,彼此表達愛,父女之間的冰破了;第二次是在加護病房,面對是否氣切,卡麗娜糾結地不知如何選擇,是家人又不是家人的尷尬,當理查用眼睛拼出「Home」時,卡麗娜還不確定他到底是要氣切後回家,還是拔管後回家時,我已經淚流滿面......因為,我知道答案了。 放手,給自己自由,也是給另一個被自己牽絆的人自由。ALS困住身體的可怕程度遠不及用我執把心套牢,當心重獲自由的時候,地獄就走到了盡頭,天堂的入口,在不遠處。 趕著上班的機車飛馳過後,會有片刻的寧靜,關了書房的門,我好像在另一個空間,聽著風聲、鳥鳴,感受空氣流動。
蔣勳老師的文字,我總是靜靜地讀,用眼睛也可以讀出聲音,他的聲音本身就有一種力量,讓心沉靜下來,可以自由地在時間和空間中穿梭,或者說,早已沒有了時空,一切都只是當下,這也許就是他說的美吧! 去年就知道蔣老師出新書了,早早留出他在華山文創分享會的時間,到跟前卻遇到颱風,擔心改期,一直到活動開始前三小時,粉絲頁公佈說現場的入場號碼已經發放完畢。有些惋惜,只能刷一刷跟我同樣扼腕的粉絲留言。 去年三月,台北道場「生耕致富」講座請來蔣老師,我幸運地坐在第一排的位置,離蔣老師大概只有三公尺。以為演講結束前會留出提問時間,但是豐富的內容講到滿點。蔣老師離場時,我起立、合十,大概是在離蔣老師最近的地方我能表達謝意的方式,不僅為這一場,也為那些未謀面,聽了和讀了許久的蔣老師帶來的「美」。 前幾天,一個人用餐時,突然想聽蔣老師的聲音,打開youtube,看到網頁上推薦的蔣老師上陳文茜的節目錄音,談的是新書《雲淡風輕》。用了三個時段聽完,便在網路書店下了訂單,一起訂購的還有小林一茶的《一茶三百句》。 過去幾天的清晨都給了《雲淡風輕》。在蔣老師的文字中,慢下來、沉下來,焦灼的日常也清淨下來,至少在閱讀的那些片刻,跟著蔣老師穿古越今。蔣老師談的又豈止是東方美學,更像是東方哲思,只是「哲思」二字,會讓人有距離,仿佛很遙遠,不想靠近。 蔣老師吸引我的地方正是他透過美的形式,傳達對於生命的哲思,細膩、大器,質樸、華美,亦正亦反,像大河一樣開闊,又滋養著河中的水草、魚蝦,還有岸邊傍水而生的微塵眾生,難怪他喜歡用「佛經」來形容淡水河的聲音和《紅樓夢》,那裡面住著眾生,而在佛的眼裡,眾生平等。 夾在自序中的那幅《淡水河》,像沒有印刷清楚,模糊地籠罩著一層霧靄,陰鬱的藍,罩著天、罩著水、罩著山,岸邊那些隱隱約約的白墻藍瓦,也變得模糊,「住在八里三十年,從觀音山這一岸日日遠眺對岸……雲嵐變滅,氣象萬千,潮汐來去如聽一部佛經,三十年如一夢,從盛壯入哀樂中,生命可以這樣大器自在,無憂掛礙,河流入海沒有遺憾……」提在畫下的字,我仔細辨別著,那是2017小雪,蔣老師的心情。左上角,是那方陽文紅印「捨得」,好熟悉,也像是我的心事,又像是我在探尋的答案。 從莊子到池上,從大賀蓮到鯤鵬,從席慕蓉筆下的荷花到雪地上寶玉拜別,生命,就是這樣,一部佛經。 「有一天,我們都要倒身下拜,拜一拜俗世緣分,拜一拜俗緣裡要告別的人,就可以了無牽掛,就可以走了。」 「三點到四點之間,時針和分針會不會重合?」
「會」 「2秒之內告訴我,大概會在幾點鐘?」 「3:16分左右」 「好,可不可以列一個方程,真的算出來是幾點鐘?」 這是我第一次和妳見面在面談中問妳的問題,哈哈,最後,妳沒有答出來,不過,不管妳有沒有答對,在問妳前,我已經決定要錄用妳了。 在面談中,我知道妳說話很有條理,做事很明快,而且最特別的是對妳感覺很熟悉,好像以前就認識妳了。妳進來公司以後,果然就跟我預期的一樣,工作非常出色,最重要的是我們除了工作之外,好像我們的關係越來越近,總有說不完的話。原來看起來好像不太可能會在一起的兩個人,最後在一起又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我很感動的是妳不顧家人的反對,在我生病以後還嫁給我,跟我到台灣。台灣對妳來說沒有一個親朋好友,很多事都要重新適應,我很開心妳在台灣交了很多好朋友,也在東吳EMBA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 妳和媽咪第一次在新加坡見面就很親,實在沒有想過你們居然可以在游泳池穿著泳裝聊天、一起很輕鬆自在的在新加坡河旁邊看著街景,吃大螃蟹、一起舔著冰淇淋、逛著裝飾著耶誕燈飾的小攤。 後來,我們三人又去了很多城市,在我身體更不方便的時候,陪伴媽咪的工作就交給了妳。妳幾乎認識媽咪所有的朋友,在東吳EMBA到日本參訪的時候,妳還拉著媽咪一起去,這個在我的朋友圈都覺得很少見,他們說很少有婆婆跟媳婦那麼好。 去年夏天,媽咪生病了,被診斷出癌症轉移,媽咪生命只剩下幾個月的時間,那段時期對我們來說,都是很煎熬的,還好有妳一直陪伴著媽咪,照顧媽咪,盡量讓媽咪在最後的過程走得圓滿... 記得剛回台灣的前幾年,是我的身體最不穩定的時期,那時候常出入急診室,不是發燒,就是痰太多、心跳太快,還有要不要氣切的問題,妳在當時都很冷靜的面對,直到事後才拉著我的手、流著眼淚一起回想整個驚險的過程... 十年前的今天,上海天氣陰沉沉的,很冷,還飄著小雪,但我的心暖暖的,我們在上海涉外婚姻登記處登記結婚。謝謝有妳的陪伴,讓我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有一種安定的感覺。 寫於2019年2月9日 感覺是沒完沒了地調整
已經過了午夜 還在調整手,肘,腳,腿的位置 我的腦袋隨著生物鐘進入睡眠模式 還要一遍又一遍地拼注音 只為了弄懂你的指令 覺得這一切都像是故意的折磨 對於身心和你我信仰的愛情 我的腦海裡質問:這樣的生活,你要怎麼寫出浪漫? 阿水回國的第一夜 我在挫折中度過 清晨坐在窗前,把壞心情吐在紙上 當寫到 生我的父母以為自己百般呵護的女兒在過快樂的生活 若問我:有沒有後悔委屈過? 當然有! (腦海裡是第一次遇見你時的笑容,原來那一刻我就愛上你了) 我的答案卻又如此篤定 假如生命改寫,我仍不忍心留你獨自面對現在的一切... 「儘管生活的道路可能並不平坦,但它完全可以成為一條充滿意義和滿足感的道路。」 昨晚活動完,她走到我跟前說:「妳剛才講的,我都能夠體會」,她停頓了一下,「只是,我比妳好!」 她說的「好」是指我是長痛,她是短痛,她的先生從被診斷出癌症到往生只有15天的時間,然而其中有10天處於彌留狀態…… 「我19歲嫁給她,結婚30週年時,跟他說要一顆大鑽石,結果等來的是他身體裡的一顆大鉆石——我不要了,我什麼都不要了,我只想要他還在——」 我給了她一個擁抱,她說:「妳,比我幸福!妳還可以看到他,摸到他,抱抱他,親親他……我都不知道他在哪裡!」 癡情的女子是個好太太,好媳婦,好媽媽,先生一心投入事業,她把老的小的都顧得好好的,以為可以在他們退休後,相守相望,一起旅行,而今,卻獨留她一人,守著空房。 她把先生在大陸工作期間用過的東西都原封不動地搬回來,連他睡過的床墊也運回來了,她說:「想他的時候,可以躺在他的床上,聞一聞他的味道。」 一起搭計程車前往高鐵站,我們繼續聊著她的放不開手,「我想知道有沒有天堂?如果真的有,我想去天堂與他團聚——」當先生離開後,她一直想尋短見,在佛光山禮佛完發生的一件奇怪的事,她突然全身不能動,癱軟在地,後來是兩位法師送她到診所,住了一晚上才下山,她癡癡地問法師:「到底有沒有天堂?」法師的開示讓她暫時放下了輕生的念頭,開始念佛、持咒,只是,對於先生的思念,依舊緊緊地攥在手裡。 她說有一日,Line 突然跳出先生的名字跟她說:Hello 她激動又興奮地回覆:啾咪 她一直覺得先生只是去出差,這次走得有點久,跟往常一樣,都不跟她報平安。「或許,他突然想到我了,才傳 Line 過來。」 就這樣,她跟對方聊了起來,還好對方是學佛之人,對她有些安慰,雖然看到對方的圖片是一位年長的婦人,但是她在心裡還是把那個門號當成是自己的先生。 我本想用理性讓她接受事實,門號停了一段時間,可能會被其他人申請到的,但是她對於那個門號有著情感和寄託,我又何必無情地堅持?我開玩笑說,「你們是天堂的戀人」,她喜歡「天堂的戀人」幾個字,剛才傳來幾張北海岸的照片,她告訴我,自己整晚想著「天堂的戀人」,看著他們的結婚照,後來突然想起先生曾載她去北海岸看海,一大早就跑過去,帶著對他的思念,對著大海,呼喊他的名字…… 我,越發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昨晚,搭的是雲林到台北10:16的高鐵,到家是已經過快12:30了,我從沒有這麼晚回家,看到捷運站有男孩在等人,就想到,如果大謀健康的話,一定會來接我。我快速走回家,這個時間在外面,還是優點怕怕的。進門看到大謀房間的燈還亮著,我坐在沙發上,靜靜地感受這一刻被愛的感覺。 阿雅出來,說:「小舅舅請。」我知道他們都沒睡,進到大謀的臥室,俯身親吻他的額頭,有點小責備地說:「太晚了,趕快睡覺!」大謀用唇語問我累不累,晚上好不好,講得好不好,我快速的報告,一切都很好,我喜歡Maggi的場子,都是善能量的匯聚,每個人都好。 梳洗完,躺在被窩裡,回想著剛才進門時,從大謀的門縫裡傳出的燈光,昏黃、微弱,但是幸福、溫暖,充滿愛,我的腦海裡,有一個聲音說:妳是幸福的! 我真的是幸福的!謝謝你,讓我感受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