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AND KIKI:追光者
  • Home
  • Food & Fun
    • Food Stories
    • Destinations
    • Travel with you
  • Doodle & Fantasy
    • Yesterday
    • ALS Community
    • Fantasy
    • Poems
  • Live & Love
    • Living with ALS
    • Now & Here
  • Faith & Belief
  • About

關於《凍物》及其他

2/14/2020

0 評論

 
圖片
傻勁:創作《凍物》
2019年6月2日深夜,我的手機收到一則Line留言:「Kiki,您好! 憑著一股傻勁,我用眼睛一個字又一個字的寫了一部有關漸凍人各方面的短篇小說,不知妳有沒有時間閱目批改? 如果方便可否告知您的郵箱網址?」
 
深知全身不能動的漸凍病友,透過眼控電腦,一個音一個音拼出一個字的艱辛過程,還沒有讀到文字,想到這背後的辛苦,我立即回覆說:「鄭大哥太了不起了!」
 
他謙虛地回道:「文筆不好,只怕要讓妳笑了。」他繼續試探性地問:「有時間、有興趣看看嗎?」
 
對我來說,這是多大的榮幸。過去幾年,先後為病友彭怡文老師、林月姑女士整理出版病後的創作,其實我在內心深處一直在靜靜地等待下一位病友的創作。
 
超乎我的想像,七千多字,洋洋灑灑,情節緊湊,高潮迭起,我像徹底被帶入了一齣純粹的戲,儘管情節圍繞主角從被診斷出「漸凍症」到徹底失去行動能力後的無助與無奈,但是能夠用這樣抽離的角度去記錄或者描述這一切,實屬難得。
 
當我把閱讀後的驚艷感受透過Line告訴鄭大哥,他在那一頭的興奮我感受到了:「多謝誇獎,不是認真的吧? 我小時候作文都不及格。」
 
這位虛心的大哥立即追問:「有什麼批評指教?改進空間?我哥哥看了以後說他原先也只聽說『冰捅挑戰』,看了我寫的才知道漸凍人的血和淚。所以,如果發表可以提高對漸凍人的awareness,那倒是好主意,只是不知這小說有沒有達到可以發表的水平呢?我在考慮要不要再添加點什麼,好比說氣切後的難處、溝通的難處、唇語對話比雞同鴨講還要怪誕……。」
 
我們的對話透過電腦繼續著,我一句,他一句,儘管他是用眼睛打字,但是打字的速度比我想像的快,他說:「我每次回看還都有點傷感,因為情節裡有很多自己的影子。」
 
距離我們上一次見面已經超過半年了,他的身體狀況一直在變差,他感傷道:「我的眼睛看一會電腦就不行了,無法聚焦,否則,我有很多題材可寫……。」
 
心願:留印人間
就是這樣一位生性浪漫、才思靈動的人,即便被疾病困住,依舊嚮往在字裡行間自由翱翔的機會。可萬萬沒有想到,這竟是我們最後一次透過電腦自由交談。期間,鄭大哥的妻子又寄來幾個微修的版本,而再見面時,又過了快半年。鄭大哥的四肢更加瘦弱,眼睛的問題讓他無法再用眼控滑鼠操控電腦,體能大幅度下降,連與心愛的妻子進行日常最簡單的交流都變得困難;再加上看護人力不穩定,又無其他家庭成員可以分擔照顧工作,所有壓力落在妻子一人身上,長期睡眠不足,精神緊繃,時常在耗時、費力的溝通過程中,平白無故發生摩擦,甚至連昔日最牢固的情感都受到挑戰。
 
也是在那次見面後不久,得知他們還是去台大醫院找蔡兆勳醫師預立醫療決定。在我們這些同病相憐的人看來,這是既勇敢又無奈的選擇,熟悉他們夫妻的人都知道,這一定是令人心碎卻又迫不得已的做法。一個走遍世界、看透人間冷暖的男人,知道最心愛的人應該的樣子,所以,即便人過中年,當遇到她時,便確定要握緊她的手;一個年輕卻對愛情篤定的女子,固執地相信此生再無他人可以取代這個掌心溫柔的男人,不到他先放手,她絕不鬆開。
 
也許上天早已煞費苦心地把生命的玄機透露給他們,此世界,他世界,只是不同的目的地,緣來緣去不過是漫漫生命之旅中的一段插曲,那些放不下的、放不開的,終究帶不走,唯有用一顆成全、祝福的心,才能體會到一段旅程的豐盛與圓滿。
 
2019年只剩下十天結束時,收到鄭大哥妻子的信,信中說鄭大哥最後的心願是希望《凍物》留存於世。不知是因為跨年的腳步一天天接近,還是這位妻子眼中可愛的先生在跟世界開玩笑,忽然間,一切彷彿進入了倒數。邀請沈心慧老師擔任指導,立即成立群組,密集討論行動方向。
 
鄭大哥的妻子小巧、美麗,一雙純淨的眸子,讓人想到可愛的小鹿斑比,而那單薄瘦弱的身影,又讓人聯想到明清仕女圖裡憑欄倚望的美人。可這位嬌小的女子,骨子裡是一位北方女漢子,眼睛裡還含著淚,卻已經捋起袖子,準備為她此生無悔追隨的人做最後一件事。
 
燦爛:因為愛你
女孩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延麗,山東煙台人,與鄭大哥因相同的愛好而相識、相知、走到一起。2015年6月在大陸結婚,原本以為先生只是因為舊疾神經壓迫導致脖子無力、虎口萎縮,同年10月回到台灣,在榮總被確診為運動神經元疾病。剛踏上一個在名字上熟悉實則陌生的島嶼,舉目無親,還來不及享受新婚的喜悅,另一半卻與一個從沒聽說過的疾病掛上勾。暫居在先生朋友家,連到哪裡購置輪椅都不知道,他們即將面臨的艱辛與無助常人難以想像。
 
從去榮總的那天開始,輪椅成了先生的代步工具。緊接著各種陌生的設備陸續進入他們的新生活,呼吸器、移位機、咳痰機、抽痰機。新家還來不及擺設新婚裝飾品,壁櫥已經被各種必須的耗材佔據,紗布、棉花棒、優碘、食鹽水、小毛巾、抽痰管、衛生紙……。延麗的衣櫃,是不是也用簡單俐落的T恤與褲裝取代了她這個年齡的女孩最喜歡的各式洋裝?
 
相較於出門精心裝扮的年輕女孩,素顏的延麗透露出更多的韌性與堅定。回想起先生因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短暫昏迷,送急診,進加護病房,醫院破例讓她每天守在旁邊,除了陪先生之外,可以協助醫生與先生溝通。氣切後,轉入普通病房,除了回家洗澡換衣服,每個夜晚她仍然親自照顧,絕不假他人之手。
 
到底是怎樣的情感,讓一個柔弱的女子燃燒小宇宙,日復一日,照亮另一個生命?她可以選擇輕鬆的生活,可是,她沒有,寧願固執地依著、戀著,讓這個人成為她的全世界。
 
延麗拿起手機,打開記事本,展示了幾段以前隨手記下的溫馨片段。雖然倆人差了二十多歲,她卻像一位年輕的母親,用童言童語般的文字、飽含愛意的親暱稱呼,在字裡行間流露出像對待孩子般最純粹、無私的疼惜與愛護。
 
延麗一邊說自己覺得不可能再遇到比先生更愛自己的人,一邊又說他並不善於表達愛,當初在榮總確診時,先生對她說:「選擇我等於放棄妳正常的生活。」她把這句話銘記在心,她告訴他:「我會一直陪著你。」
 
為了給他不斷冰封的世界帶來溫暖,她用最炙熱的方式燃燒著自己,可是當精神和體力因長期耗損又沒有喘息的機會恢復,就像一根疲乏的橡皮筋,再也彈不回來。氣切一年多來,每個深夜都宛如一齣掙扎的默劇,一次又一次上演。
 
一邊是無法動彈的身體,任憑口水、痰液滿溢,像溺水般,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拖向無盡而又黑暗的水底,他的靈魂像在惡夢中掙扎著、吶喊著,卻沒有人聽見;鬧鐘響起,像救命稻草般閃現,可是熟睡的她,被周身的疲憊拖著,沉重地一樣動彈不得。她在夢中掙扎著,怎麼一直在攀登,一直在攀登,烈日烤著她,卻又不得鬆懈,好像一放手,就會跌入死亡的幽谷。當鬧鐘再次響起,燈亮了,黑暗中的掙扎戛然而止,抽痰、清理口水。他們進入新一輪的對峙與掙扎,這一次,是氣憤,是委屈,是惱怒,是埋怨……。
 
「看不到希望。」她費了多大的力氣,從先生因憤怒而變得越發僵硬的面部,竭力撲捉眼睛與唇部的細微動作,才解讀出這道密碼。在跟他確認解讀的結果時,她也確信了自己被這句狠話推向了絕望的深淵。
 
希望,本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說它有,它就有;說它無,它就好像從沒有存在過。而這虛無的東西卻是有些人願意拿命去換的。如今,這對夫妻曾堅信且堅守的東西,被硬生生地打碎了。
 
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他們最終決定選擇下一段旅程。生命進入倒數,反而多了些豁達與坦然,盼著《凍物》付梓,成了兩個人共同的心願。
0 評論

    ALS Community

    因為一場共同的戰鬥串聯起來的人與故事。

    Archives

    十二月 2020
    二月 2020
    四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十月 2017
    十一月 2016
    十一月 2015
    五月 2015
    五月 2013

    Categories

    全部
    Activities
    Miscellaneous
    People & Stories

Food & Fun

Food Stories
Destinations
Travel with You

Doodle & Fantasy

Yesterday
Fantasy
Poems
ALS Community

Live & Love

Living with ALS
Now & Here
Talks & Sharing

Faith & Belief

Faithful Life
© COPYRIGHT 2018 TOM AND KIKI. ALL RIGHTS RESERVED.
  • Home
  • Food & Fun
    • Food Stories
    • Destinations
    • Travel with you
  • Doodle & Fantasy
    • Yesterday
    • ALS Community
    • Fantasy
    • Poems
  • Live & Love
    • Living with ALS
    • Now & Here
  • Faith & Belief
  •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