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那些課本很難讀、課外很充實的大學時光 上個月回到母校東吳大學分享生命故事,會後和芳如助教聊天的時候得知她也是我的商數系的學妹,和她談到李文雄老師,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還時常想起老師當年的教誨。好心的學妹幫我聯絡了李老師,前兩天接到老師的電話,我說要去拜訪老師,老師體諒我出門不方便,堅持要來家裡。下午,老師在芳如的陪伴下來到我們家,當我看到老師的時候,心情特別激動,甚至有點哽咽,眼角流出淚水,往事一幕幕浮現出來...和老師聊到了很多當年的往事,也聊到很多同學的近況,讓我驚訝的是,老師竟然還記得好多同學的名字,記得每一個人的特點。得知老師現在除了教書以外,還繼續打橋牌,帶領東吳教職員橋牌隊得到了很多獎杯,還參加了國立實驗合唱團,覺得老師很棒! 大學的時候,念的是商用數學系(現在改名為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這是台灣少數理工科卻屬於商學院的系。系上就是希望我們能夠以數學的方式解決商業中實際會碰到的問題,所以,我們修的課廣泛,既要學到很多數學和統計的課程,還要學到很多商學院本身的課程,例如:管理學、經濟學還有會計學。這在現在看起來是非常好的理念和設計,但是,對於18歲剛進入大學的新鮮人而言,一切都很模糊。李文雄老師是我大一、大二班導師,他很詳細的介紹了為什麼要學這些課程,我們才對系上有了認識。 老師在大一、大二教我們微積分和高等微積分,微積分還好,但是高等微積分就像是天書一樣,每一個英文字和數學符號都認識,但是合在一起就很難明白是什麼意思。老師當然也知道這不是一個好學的科目,就啟發我們換一個角度看,我還記得老師在課堂上這樣說:「學高等微積分並不是將來會多麼有用,而是幫助自己培養邏輯思考的能力。」老師還說:「如果書讀一次不懂,就再多讀幾次,想一想,就懂了。」後來我在繼續求學的過程和工作中發現,這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兩句話。 老師博學多聞,在很多領域都鑽研的很深入,在教學中,結合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上課的形式活潑多樣,不拘一格,透過啟發引導,讓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老師覺得我們的教育太注重copy,而在分析以及創新上常常被忽略,所以,老師的考試特別注重我們的邏輯推理的過程,而不會只根據結果對錯打分。老師特別注重要言之有據,不僅每句話前後都要有邏輯關係,還要舉證,這種嚴謹的態度對我以後深造和職場的影響都非常大。 老師也常常在課堂上跟其他同學說:「你看陳大謀又會打籃球,功課又不錯,大學生就是要這個樣子...」每次聽到老師這樣說,我都有點不好意思。 老師很性格,常常穿著名牌的短褲,戴著鴨舌帽,一副很「英倫紳士風」(實際上跟你腦海里想像的不一樣:))的模樣,騎著腳踏車到學校,老師以前給我的感覺很阿薩力,稍微有點江湖味,後來才知道老師在當老師以前混過兄弟,還是有名的「流氓教授」。可是很矛盾的是我們很難想像這樣子背景的老師竟然熱愛古典音樂,常常在老師的休息室聽古典音樂,反差太大了!而今天再看到老師,老師身上一種氣質,很像一位儒士,而且老師的興趣涉獵之廣泛令人敬佩。 在大學時,我除了讀書、打籃球以外,還參加了橋藝社,橋藝社沒有幾個人,大部分的社員都是我們班的同學,老師是當時社團的指導老師,我們常常一起打橋牌,老師有時候會在打完一副牌的時候對這副牌做講解,如果打的不對,被老師指點出來,會覺得自己很笨:) 老師也喜歡看籃球比賽,每次都會提醒我在籃下單打時候,記得把重心放低... 回想我的大學生活,有很難懂的高等微積分、有一大堆奇奇怪怪符號的複利數學和精算數學、有只有加和減但是借方和貸方永遠怎麼湊都不相等的會計學、有橋牌、友情、愛情和籃球,當然還有老師的教誨和一群好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有美好的青春回憶!
0 評論
明天計劃去母校東吳大學觀看北區大學聯賽女籃決賽,女籃隊教練是我大學校隊的教練劉義群老師。教練跟我說,球隊的凝聚力很好,隊員們向心力夠,學妹們都會利用假日和寒暑假的時候,犧牲個人休息時間來練球,所以,成績那麼出色,我對教練的帶隊能力非常敬佩。
思緒帶我回到20多年前,那時,我還是大一新生,上第一節體育課,體育老師就是劉教練,他問我以前有沒有打過籃球,我說我高中時是籃球校隊,他就跟我說:「以後體育課不用來上了,周末跟校隊一起練球。」我還記得第一次練球的時候,教練分組把內線球員分在一起,互相練習籃下單打的進攻和防守。學長們都對我很好,也教了我幾招很實用的方法,教練還在一旁高聲的激勵我,讓我越打越有信心,後來,我通過考驗了,成為12名正式球員之一。我的位置是「大前鋒」。大二時,我成為5位先發球員之一。到了大三,很幸運的被選為大學聯賽明星球員。 東吳大學有兩個校區,一個是校本部,一個是城區部,所以我們平常分兩批在各自的校區練球,只有假日的時間才能湊在一起,培養默契。記得每次假日練球快結束的時候,都會有一段時間特別鍛煉體能,我們在球場一端的底線,先做伏地挺身10下,然後,開始折返跑,先從底線跑到罰球線,再跑回底線;然後跑到中線,再跑回底線;然後跑到對面的罰球線,再跑回底線;最後,再跑到對面的底線,這樣子算一趟,稍微喘一口氣以後,要繼續重複好多趟。常常做到想嘔吐,體能訓練就是要把你訓練到已經花盡了所有的體力以後,再把你最後一點力榨乾,英文中有一個詞叫做"tough",中文的意思就是看你夠不夠硬,能不能在比賽的最後關鍵時刻頂住。練體能時,我常常以為已經是最後一趟了,已經咬緊牙關跑完那痛苦的一趟,後來聽到教練吹哨高聲說「繼續」,只能繼續再跑,那是練球時最痛苦的事。不過,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我做更多的重量訓練,更努力的鍛煉體能,我一定體力會更好,爆發力也會更大,在球場上一定會更出色。 每次比賽完,球隊都會一起吃飯,一起喝啤酒,這是一個拉近隊友間感情的好機會,我們那時喝酒都是一個一個人的敬酒乾杯,打通關好幾圈,我想後來我到上海創業是與工作夥伴一個人一個人敬酒,一桌一桌打通關,還能不喝醉應該跟那時候的訓練有關:) 那時候大學聯賽是主客場制,我們的主場場地就在我平常上課的城區部,第二大樓旁邊的籃球場,東吳城區部很小,同學們的活動範圍也不大,所以,每一次比賽的時候,老師和同學就會在球場外面圍了一圈一圈又一圈的加油打氣,助教們也會在三樓的辦公室往外看,比賽的氣氛很好,在那樣的氛圍中打球很過癮...... 現在,雖然生病了,癱瘓在床,可是我還清楚的記得在球場上暢快淋漓的流汗、奔跑的快感,以及得分時全場歡聲雷動的情景,常常還夢到在比賽。我印象最深刻的戰術是5號戰術,這是一個破盯人防守的戰術,據說是教練和鄭顧問從俄羅斯國家隊的戰術改變而來。一開始,我跟我們的超級中鋒濟廣分別站在兩邊禁區45度角的位置,然後,我走底線跑到濟廣旁靠近底線的那邊,形成一個雙檔,小前鋒利用這個雙檔走底線看有沒有走空門的機會,如果沒有,小前鋒跑到對面底線,把防守球員引開,我就利用濟廣做個擋人,到外線45度角三分線內一步的距離拿球,如果防守球員跟上來,我就把球傳給濟廣,讓濟廣走後門或者單打,如果防守球員沒有跟上來,我就在外線跳投,這個戰術讓我創造了不少助攻,也得了不少分。 現在已經大學畢業20幾年了,從前的隊友也在各自的領域有了很好的發展,有人在離島當了縣府的主任秘書,有人做到了資訊公司的總經理,有人在外商公司做到銷售副總,有人在上海的律師事務所當了大律師,有人在證券公司分公司當了主管,有人也失聯了,還有我躺在床上微笑著回憶當年的美好時光...... (圖片取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