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AND KIKI:追光者
  • Home
  • Food & Fun
    • Food Stories
    • Destinations
    • Travel with you
  • Doodle & Fantasy
    • Yesterday
    • ALS Community
    • Fantasy
    • Poems
  • Live & Love
    • Living with ALS
    • Now & Here
  • Faith & Belief
  • About

我的爸爸

3/9/2014

0 評論

 
我的爸爸陳宏從小離家,隻身輾轉來到臺灣,白手起家,從公司的小職員、秘書、總經理一直做到董事長。爸爸的興趣很廣泛:國劇、攝影、編輯採訪,都有涉獵。爸爸曾得過國家文藝獎,也曾在世新兼課,還擔任《大華晚報》主筆。

爸爸對我們的生活教育很注重。我們出門前一定要跟爸爸媽媽說再見,並告訴爸爸媽媽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回到家,一定要跟爸爸媽媽請安問好。爸爸回家時,要趕快跑過去給爸爸拿拖鞋。吃飯時,只有爸爸開始動筷子了,我們才能開動。如果比較早吃完,還要說:「我吃飽了,爸媽請慢吃!」才能離開座位。過年的時候,跟爸爸媽媽拜年,要磕頭拜年,才能領到壓歲錢。我想年輕一輩應該很難想像吧!

爸爸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是「嚴父」。爸爸以前偶爾跟朋友吃飯的時候會喝點小酒,回家後,我跟姐姐都會和爸爸玩「發酒瘋」的遊戲。就是,我跟姐姐繞著房子跑,然後躲起來,讓爸爸來抓我們。我想,那也是爸爸不用戴著「嚴父」的面具的時候。

漸漸的,爸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從「嚴父」往「慈父」的方向轉變。爸爸每次吃完晚飯,總喜歡把報紙折起來,翹著腿,鋪在腿上,倒一小堆帶殼的花生,一邊剝著殼吃花生,一邊看電視,我也喜歡湊在爸爸旁邊一起吃花生。爸爸因為體重比較重,所以,剛開始吃的時候很節制,只會倒出一小堆的花生,不過,吃完之後,就會發現倒了好多的一小堆。
​
大一的時候,進了籃球校隊,我很開心地告訴爸爸。爸爸就問我:「你是那五個上場打球的人之一嗎?」我說:「不是,我是那12個穿著球衣的人之一。」爸爸說:「要嘛就不做。如果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在校際比賽中,身高不是最高的,跑也跑不快,跳也跳不高,但是我努力練習,練習到投籃到比人家準,防守比人家努力,比賽時,也會比別人多跑一步。我從12個人之一,變成了五個先發球員之一,最後,得到了大學聯賽明星球員。我告訴爸爸這個消息,給爸爸看我的獎狀,爸爸笑著對我說:「不錯,就是要有堅持這種狠勁兒!」

大四的時候,爸爸改編的《孔雀東南飛》在社教館首演,我也觀看了。劇情精彩感人,結束時,獲得了全場的掌聲,我覺得很驕傲。我想告訴所有的人:「我爸爸是編劇!」

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時,爸爸媽媽一起去參加我的畢業典禮。那時,是我第一次看到爸爸走路有點吃力。我開車帶爸爸媽媽去德州各個城市遊玩,居然還安排了一些要走路爬樓梯的景點,後來想起來,真是不應該。

在美國工作後的第一個耶誕節假期,我回到臺灣,那時,爸爸的腿已經病得更嚴重了,走路需要使用拐杖。假期結束要離開的時候,爸爸勉強開車送我到機場巴士的站牌。當我要上車時候,回頭看到爸爸,站在車旁,拄著拐杖,對我揮手。那時,突然哭了出來。

後來,美國的公司在臺灣有項目,需要會講中文的人,所以,我有機會常常在臺灣。那時,爸爸的病情更惡化了。週末的時候,陪爸爸用眨眼的方式,利用注音板寫文章。爸爸化生病後的體驗和佛法中的智慧,以簡潔、精煉的方式一個字一個字,拼出來,後來,集結成冊,感動並啟發了無數的人。之後,我自己也發病了,在病中,再重新回味爸爸的文章,感觸良多,「心寬忘地窄,亭小得山多。」這是多麼豁達的胸襟!

爸爸後來連移動眼珠的力氣都很小了,與外界的溝通就更困難了。每次去醫院看爸爸的時候,爸爸總會用慈愛眼神看著我坐著的方向,好想再看到那個眼神。

在眾人的念佛聲中,我相信爸爸已經微笑著乘蓮花去了極樂世界。希望我能有這個機緣與福報,跟爸爸再見面。
​
0 評論

Role Model (Kiki)

10/11/2013

0 評論

 
圖片
星期日,你一個人在網上閒逛,在Google中輸入自己的名字。
 
在結果中,你看到東吳大學的一個網頁。點進去,原來是學校的電子報第十期,標題是「系友經驗傳承講座系列--商用數學Vs.顧問行業」。
 
你在FB上留下這樣一段話:「不知道是哪位好心的學弟妹整理的,現在想起來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所演講的內容大部分還是成立的,也許有小部分不完全正確。以前在美國工作的公司曾經是納斯達克100大公司之一,早已沒落,被其他公司合併。而我也早已不能夠像以前那樣說話了,更別說是做那麼長的演講。」
 
當年,與你一起工作時,我剛畢業不久,你是我最好的role model。專業上,你的學識與能力令其他專業人員無比敬佩;性格上,你的平易近人、積極樂觀和隨處散發出的正向能量令全公司的人都非常喜歡你。
 
還記得我進公司的第三個禮拜,你帶著我和另一位顧問去杭州的客戶公司收集需求。對方的主管漫天談論了一大通需求,你聽完後,以非常有邏輯、有條理的方式歸納出來,並在與客戶確認時,表現得非常謙遜和禮貌,給客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還清楚地記得那位主管從一開始的傲慢姿態,到最後握著你的手送我們走出辦公室的情景。
 
時過境遷,我們從上海到了臺北,你從活力無比到了生活只能仰賴別人。多少愁苦,多少抑鬱,你卻很少流露。日復一日,重複著相同枯燥的作息,你也從沒有抱怨過。
 
聽過這樣一句話:「發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金子一定會發光。」一個人身上最可貴的品質就如同金子,即便遭遇絕境,仍然會發出閃亮耀眼的光芒。
 
在我內心深處,你永遠是都最好的role model。
0 評論

琉璃心 (Kiki)

6/29/2013

0 評論

 
琉璃是佛家七寶之一,其製作過程除了工藝複雜、工序繁瑣外,還需經過水與火的雙重淬煉。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藥師佛所發第二大願是:「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所以,琉璃是堅韌、智慧、光耀的象徵。
 
我手中的相機不停地閃著快門,想要捉的是一件件精美藝術品的靈魂:有的似玉石,溫潤、含蓄;有的似琉璃,斑斕、玲瓏;有的似鮮花,嬌美、繽紛;有的似食物,香甜、可口......我好奇是怎樣的一雙手、一顆心,把最平凡的原料轉化成美輪美奐的手工皂藝術品?
 
她的名字叫盈盈,童年的艱辛,沒有奪去她臉上最熱情的笑容;生活的磨礪,讓她面對人生重大考驗時,用愛與呼喊,為自己尋找出口,更幫助很多與她處境相同的人找到溫暖與生命的支點。
 
癌症雖然不是這世間最可怕的病,卻足以摧毀一個人的一切。手術切除了病灶和可能受影響的組織,也讓完整的身體變得不完整。傷口上佈滿密密的縫線,心中的缺口卻怎麼也合不上了。悲觀、沮喪、無助如洶湧的潮水快要將人淹沒。
 
盈盈在網路世界用文字呼喊,原本只是為了排遣心中的抑鬱,卻不知那熾熱的文字早已燃燒所有看到的人。儘管是在虛擬世界,可電腦屏幕後的人卻是真實的。那些被引燃的人,用心去相應、用情去溫暖。在無數安慰、鼓勵的留言中,盈盈發現原來也有很多人正在灰暗、苦楚、絕望的邊緣掙扎。曾經和正在經歷的苦,讓她對這種折磨與煎熬體會得最深。認識到自己還有光、還有溫度,她在網路上發起「尋找癌友」。一呼百應,頓時間,愛化作溫溫的泉,流進結冰的心湖;愛化作暖暖的焰,照亮幽暗的心房。
 
原本是芳香治療師的她,由於手術和之後遭遇的車禍,使她再也無法繼續以前的工作。她很早就對手工藝術皂有濃厚的興趣,便趁機深入學習。利用豐富的精油知識,創新手工皂的製作工藝。結合精油的功能與特點,令她的作品與眾不同——藝術造型巧奪天工,可做擺設,養眼、怡情;精油配方純淨、自然,用於洗浴對身心亦有好處。
 
購買盈盈手工皂的人多是喜歡結緣、懂得感恩的人。而收到手工皂禮物的人,也收到的是滿滿的歡喜。客人的好評和絡繹不絕的訂單是盈盈最大的動力,她不斷鑽研、持續創新,不僅結合季節與各種節慶特色推陳出新,也應客人的要求進行客製。
 
藝術就是原創,盈盈堅持自行設計、調色、調味,製作過程也是費盡心思。她深愛琉璃,因其流光溢彩、千變萬化,蘊含了大自然的奧秘。她開發出琉璃手工皂系列,色彩綺麗,造型別致,製作中用精油薰過,淡淡的檀香讓嗅到的人心生清淨。
 
盈盈的工作室取名「凝香小鋪」,語出「晚菊凝霜香溢遠」。她希望自己的精油手工皂能夠香飄人間。她邀請許多單親媽媽加入,利用工作之餘,一邊手工DIY,一邊用聊天舒緩壓力。盈盈也積極投身公益,不僅帶領很多慈善團體做手工藝,還把盈餘捐給有需要的團體。她響應臺灣文創產業,推動MIT。
 
有一顆種子埋藏在盈盈的心中,她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凝香小鋪」能夠發展成品牌,在網路上創建自己的虛擬商鋪,把馨香與歡喜與更多人分享。
 
0 評論

擁抱

9/5/2012

0 評論

 
圖片
生長在傳統中國家庭的我,父母對我的愛只能從他們斑白的頭髮和電話那頭總是說「一切都好,照顧好自己」的叮嚀中體會。對於擁抱的記憶,也只能翻尋腦海深處早已模糊的兒時畫面。
 
長大後,我遇到一個讓自己一見傾心的人。他的愛是熾烈的,高大、寬闊的他總是將我擁入懷中。隻身在异地求學和工作的我,總是以堅强、獨立的一面示人,却在他溫暖的懷抱裡留下泪水。他擁抱著我,說希望能保護我、照顧我。
 
他病了,要回臺灣的家。我是他的妻,當然要陪著他。告別父母和朋友,跟著他穿過海峽,來到這在地理上看似很近的地方。然而,殘酷疾病不斷侵蝕他,高大、寬闊的他只能躺在床上,連擁抱我的力氣都沒有了。
 
在《你是我的呼吸》中,有一篇<抱抱 親親>,寫的是他在床上喚我,而我正在書房裡忙於工作,以爲他需要幫忙,便懷著焦急與不安飛奔到他的床邊,他微笑著說:「抱抱,親親」。心裡原本有點怪他不該這麽急切地喚我,可就在低下身擁抱他的那一刻,「一股溫柔的力量如電流般穿過我的身體......就再也沒有什麽比這一刻更美妙了!」文章結尾,我寫道:「身體的碰觸,傳遞體溫之外,更傳遞出依賴、信賴、彼此需要。」
 
因爲有了這樣溫柔的體驗,對於其他跟我們有相同處境的人,我便不再吝嗇身體的碰觸,擁抱是最好的語言,能够傳遞出無比的能量。
 
而這些擁抱的記憶中,竟有一次如此獨特。報紙上有報導說被抱的人「眼眶泛泪、情緒久久不能自己」。我佩服這位記者的想像力,因爲我就是那個當事人。那擁抱我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受人愛戴的「美青姐」。
 
來臺灣整整三年了,期間只回去過兩次家,第一次留了四天,第二次留了三天。遺憾的是,我竟然連一個擁抱都沒有給父母。一登上飛機,我便開始後悔。父母在安檢門外久久不肯離去的身影,於是在我的腦海裡再也揮之不去了。下一次,當我從機場一出來,就要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
0 評論
轉送>>

    Yesterday

    昨天是跟不同的人編織起來的故事。

    Archives

    一月 2020
    五月 2018
    二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二月 2016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九月 2014
    三月 2014
    十月 2013
    六月 2013
    九月 2012

    Categories

    全部
    Kiki
    Tom

Food & Fun

Food Stories
Destinations
Travel with You

Doodle & Fantasy

Yesterday
Fantasy
Poems
ALS Community

Live & Love

Living with ALS
Now & Here
Talks & Sharing

Faith & Belief

Faithful Life
© COPYRIGHT 2018 TOM AND KIKI. ALL RIGHTS RESERVED.
  • Home
  • Food & Fun
    • Food Stories
    • Destinations
    • Travel with you
  • Doodle & Fantasy
    • Yesterday
    • ALS Community
    • Fantasy
    • Poems
  • Live & Love
    • Living with ALS
    • Now & Here
  • Faith & Belief
  •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