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AND KIKI:追光者
  • Home
  • Food & Fun
    • Food Stories
    • Destinations
    • Travel with you
  • Doodle & Fantasy
    • Yesterday
    • ALS Community
    • Fantasy
    • Poems
  • Live & Love
    • Living with ALS
    • Now & Here
  • Faith & Belief
  • About

淨土之行之四——淺談《觀無量壽經》(Tom)

7/20/2019

0 評論

 
圖片
《觀無量壽經》是淨土五經之一,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翻譯成中文。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告訴眾人怎麼樣「觀」阿彌陀佛的世界,「觀」不是用眼睛看,而是把心定下來觀想,內容主要包括了「淨業三福」(這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成就所要修的)、極樂世界環境的莊嚴、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莊嚴,以及九品往生的條件和果報。
 
釋迦牟尼佛之所以說這部經的因緣是因為韋提希夫人請法。韋提希夫人是當時印度靠近靈鷲山的某一個國家的皇后,她因為兒子阿闍世王子聽了壞朋友提婆達多的讒言,除了想要殺害他的父親以外,還想殺害他的母親韋提希夫人,於是,韋提希夫人非常難過,對佛陀說:「我以前造了什麼孽,怎麼生下這樣的兒子?佛陀又是怎麼樣的因緣跟提婆達多是親戚?我現在向佛陀懺悔,希望往生到一個沒有惡人、沒有惡事的地方,我不想在娑婆世界了。」
 
佛陀聽了之後,用佛力讓韋提希夫人看到了許多佛國淨土,那些淨土都很美好,最後韋提希夫人選擇了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並且告訴佛陀她希望往生極樂世界。
 
佛陀知道了她的答案之後,面帶微笑地說:「我今天用佛力讓妳看到極樂世界,其實極樂世界離這裡不遠,只要妳一心繫念、用心觀想,就能達成妳的願望。另外,我也告訴妳和其他眾生,如果想要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應當修行三種福業:第一是孝敬父母,侍奉師長,發慈悲心,不殺生,修持十善;第二是奉持三歸依,遵行戒律,不違犯律儀:第三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勸其他人人也要修習佛法。以上就是『淨業三福』。而這『淨業三福』也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要成就必須修持的。」
 
韋提希夫人平常修習大乘佛法,非常慈悲,考慮到其他眾生,跟佛陀說:「我今天承蒙佛力才能看到極樂世界的莊嚴,如果有一天您滅度了,之後的眾生怎麼樣才能看到極樂世界呢?」
 
於是,佛陀跟韋提希夫人以及阿難尊者介紹了「十六觀」,也要阿難尊者好好記錄下來,給更多的眾生知道。這「十六觀」中前十三觀是觀極樂世界環境方面的莊嚴和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莊嚴,後三觀說明「九品往生」。我把「十六觀」列在下面:
 
初觀    日想    觀想西方日落,直至閉目、開目皆有落日歷歷在目。
第二觀  水想    觀水澄清如琉璃。
第三觀  地想    轉而初見極樂國地琉璃寶地、樓閣、華幢樣貌。
第四觀  樹想    觀極樂世界寶樹、羅網。
第五觀  八功德水想  觀極樂世界八池功德水。
第六觀  總觀想  觀想極樂世界之寶樹、寶地、寶池。
第七觀  花座想  觀七寶蓮華座。
第八觀  粗想見極樂世界  觀蓮華座上金色佛菩薩像。
第九觀  遍觀一切色想    觀無量壽佛眉間白毫,現八萬四千色身相好。
第十觀  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  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
第十一觀    具足觀觀世音及大勢至    觀大勢至菩薩真實色身相。
第十二觀    普往生觀想  普觀無量壽佛所建極樂世界色相。觀想蓮花閉合與開花(師父說這一觀很重要,因為它代表人往生之後,第一個面對的事情,可以在睡前觀想,因為人睡覺也稱為「小死」,觀想自己進入蓮花,蓮花閉合,到了極樂世界,花開見佛的情景。)
第十三觀    雜觀想  觀西方三聖色身相,主要提及觀相念佛方法。
第十四觀    上品生想    觀根性上品的上中下三等眾生往生並獲西方三聖和蓮池海會菩薩接引的情況。(師父說通常上品往生的眾生都是大乘根性。)
第十五觀    中品生想    觀根性中品的上中下三等眾生往生並獲阿彌陀佛接引的情況。(通常中品往生的眾生都是小乘根性。)
第十六觀    下品生想    觀根性下品的上中下三等眾生往生並獲化佛菩薩接引的情況。下品眾生多是犯戒、謗三寶以至犯五逆十惡之罪。(阿彌陀佛很慈悲,還留了一條路給今世作惡多端但是累世有善根的眾生。)
 
經中也提到往生極樂世界的方法:「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師父說要真的達到經上說的觀想境界,需要進入「三昧」(就是類似禪定)。這不是一般人能輕易做到的。可是,師父又說如果人們發願去極樂世界卻對極樂世界一點都不熟悉,這個願力就不會多強烈,所以雖然不容易達到「三昧」,但是可以透過觀想,讓我們熟悉極樂世界的環境,進而發起對極樂世界的嚮往。
 
我們之所以一直在娑婆世界輪迴,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對娑婆世界太熟悉了,無論是這裡的人還是環境。我們也許覺得這裡「苦」卻一直回來。師父說如果想去極樂世界就要開始熟悉極樂世界,慢慢培養去極樂世界的欣羨的心。
 
我嘗試觀想卻只有初觀日想和第十二觀普往生觀想,比較有感覺,其他的比較難把握,不過至少透過《觀無量壽經》,對於極樂世界有了更多的認識。

(圖片取自網路)
0 評論



發表回覆。

    Faith & Belief

    與佛教有關的小故事、學習心得等。

    Archives

    七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0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二月 2018
    四月 2015
    二月 2015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七月 2012

    Categories

    全部
    Kiki
    Tom

    RSS 訂閱

Food & Fun

Food Stories
Destinations
Travel with You

Doodle & Fantasy

Yesterday
Fantasy
Poems
ALS Community

Live & Love

Living with ALS
Now & Here
Talks & Sharing

Faith & Belief

Faithful Life
© COPYRIGHT 2022 TOM AND KIKI. ALL RIGHTS RESERVED.
  • Home
  • Food & Fun
    • Food Stories
    • Destinations
    • Travel with you
  • Doodle & Fantasy
    • Yesterday
    • ALS Community
    • Fantasy
    • Poems
  • Live & Love
    • Living with ALS
    • Now & Here
  • Faith & Belief
  •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