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奪走一切的同時,也打碎了「有」和「無」的界限,陳老師在病榻上「坐看雲起雲落」,在小宇宙裡悠遊後,寫出「沒有,才能無所不有」。 七月底的一日清晨,一場不大的雨下得並不十分暢快,空氣中夾在著水氣,悶悶熱熱的。走進忠孝醫院七樓的祈翔病房,明亮、安靜,門口擺放著幾盆盛開的蘭花,讓人頓時神清氣爽,忘卻了窗外的烏雲,忘卻了這裡是醫院。
陳宏老師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癱躺在床已十餘年。病前,他是一位活躍的藝文工作者,在攝影、戲劇、寫作方面都有建樹。病後,他雖然口不能言,食不能嚥,卻憑著驚人的毅力和對生命的極大熱情,在妻子劉學慧的協助下,持續用眨眼的方式寫作,共出版七本書。今年,香海文化將陳宏老師病後的文章匯集整理出版《陳宏眨眼全集》,三十多萬字,舉世震驚。 有佛教名嘴之稱的依空法師學貫東西,出口成章,聲稱自己是陳宏老師的粉絲,懷著無比感動的心情來看望陳老師。法師出家接近四十載,講經說法不下萬場,渡人更是無數,卻堅持說不是來探病,是來學習和挖寶的,法師的謙遜與勤學可見一斑。法師博學多聞,侃侃而談間,充滿智慧與幽默,引得幾位前來向依空法師和陳老師學習的師姐不時發出陣陣笑聲,連面部表情已經很少的陳老師,有好幾次嘴角上揚,目光閃爍。病房外護士們也感到好奇,伸進頭來,一探究竟。法師輕鬆的話語背後,已經悄悄撒下善心與正念的種子。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依空法師先引用孟子的話說陳老師承受非常人所能承受的苦,是因為上天要下達重大的責任給他。 維摩詰居士說:「因為眾生病了,所以我生病;因為人們受苦,所以我必須受苦。」依空法師說維摩詰菩薩是要藉生病之機說法,陳宏老師是菩薩,用色身來向這個「生病」的社會示現佛性。病是什麼?無明的煩惱、自私、貪婪、欲望,這些病就像烏雲一般把人本性的光亮都遮住了。 星雲大師在《人海慈航:怎知道有觀世音菩薩》中說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累劫勤苦,就是為了開啟世人的心,從而真正救拔苦難,幫助人們離苦得樂。眼前的陳宏老師正是這樣一位菩薩,他的眼睛閃亮著智慧的光芒,他的文字讓我們看到一顆清淨、光潔、偉大的心。 讀過陳老師書的人都知道,看似雲淡風輕的口吻,敘述病後的點滴,實則為狂風暴雨之後的海闊天空;通俗的筆觸下,記錄對佛法的思考與體悟,說出「無智亦無得」是「因為無智,所以無所不知;因為無得,所以無所不得。」俗話說:唯有大破才能大立。疾病奪走一切的同時,也打碎了「有」和「無」的界限,陳老師在病榻上「坐看雲起雲落」,在小宇宙裡悠遊後,寫出「沒有,才能無所不有」。 依空法師說花開花謝,四季變換,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最重要的是心不要生病。依空法師稱陳老師是「最健康的病人」,並用法語警醒我們:「身苦,心不苦;身病,心不病」,「要做快樂的病人、健康的病人、智慧的病人」。 關於生病,法師講了幾段自己的經歷,從跌倒摔傷右手,到因為趕稿而視網膜脫落,再到两年前被診斷出癌症,開刀、化療,並調侃說把不好的東西拿掉後,自己現在是「無菌體」。每一次生病都給他帶來全新的啟示,並得出生病有時候反而是一件好事的結論。他說,生病後的不方便,讓自己發現到平日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體會到別人的不方便,對他人的苦與痛更能感同身受;另一方面,讓平日忙碌的自己有機會停下來,向內觀照,可以有系統的整理思維,有充裕的時間深入思考;人生好像突然多出來很多。 於是,他講到老禪師喝水的故事,有位老禪師每次喝水,心裡就想:「這是多餘的人生。」每天喝幾次水,就想幾次:「這是多餘的人生。」於是,生命就在這樣的感念中,一下子被拉長了。依空法師說:「正念是種子」,一個人的處境會隨著他的念頭發生變化,正念可以讓我們的處境變成積極正向的,這也就是「用心轉境」的道理。他還說生活在娑婆世界,每個人要善用意根。《心經》中說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身是前五根,而意根就是我們的心和念,就是最接近不生不滅的本性,也就是佛性,進而開示說要超越色身,遊心法界。 依空法師在談笑中也用簡單的話語點出這世間最樸素的真理:遭遇挫折,生命得以強韌;經歷失去,使我們更珍惜和感恩擁有;走出沮喪,對生命的熱情會更大;認識到自我的有限,讓我們更懂得尊重其他個體和生命。依空法師再次強調陳老師是菩薩,以身說法,向世人示現,並稱陳老師是眾生的「生命導師」。 離開病房前,依空法師看到病房的牆上掛著《心經》,窗邊是星雲大師的墨寶「合十人生」,床頭放著菩薩像,桌上擺著小沙彌像,還有一幅莊嚴的佛像照片,懸掛於陳老師一睜開眼就可以看見的地方,書架上放滿各種經書,還有許多珍貴的照片,既溫馨又殊勝,依空法師說:「這哪是病房,分明是道場啊!」 這時,有一句話浮上心頭:心若向佛,人間處處是道場。
0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