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AND KIKI:追光者
  • Home
  • Food & Fun
    • Food Stories
    • Destinations
    • Travel with you
  • Doodle & Fantasy
    • Yesterday
    • ALS Community
    • Fantasy
    • Poems
  • Live & Love
    • Living with ALS
    • Now & Here
  • Faith & Belief
  • About

生命導師—記依空法師探望陳宏老師 (Kiki)

7/27/2012

0 評論

 
疾病奪走一切的同時,也打碎了「有」和「無」的界限,陳老師在病榻上「坐看雲起雲落」,在小宇宙裡悠遊後,寫出「沒有,才能無所不有」。
圖片
七月底的一日清晨,一場不大的雨下得並不十分暢快,空氣中夾在著水氣,悶悶熱熱的。走進忠孝醫院七樓的祈翔病房,明亮、安靜,門口擺放著幾盆盛開的蘭花,讓人頓時神清氣爽,忘卻了窗外的烏雲,忘卻了這裡是醫院。
 
陳宏老師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癱躺在床已十餘年。病前,他是一位活躍的藝文工作者,在攝影、戲劇、寫作方面都有建樹。病後,他雖然口不能言,食不能嚥,卻憑著驚人的毅力和對生命的極大熱情,在妻子劉學慧的協助下,持續用眨眼的方式寫作,共出版七本書。今年,香海文化將陳宏老師病後的文章匯集整理出版《陳宏眨眼全集》,三十多萬字,舉世震驚。
 
有佛教名嘴之稱的依空法師學貫東西,出口成章,聲稱自己是陳宏老師的粉絲,懷著無比感動的心情來看望陳老師。法師出家接近四十載,講經說法不下萬場,渡人更是無數,卻堅持說不是來探病,是來學習和挖寶的,法師的謙遜與勤學可見一斑。法師博學多聞,侃侃而談間,充滿智慧與幽默,引得幾位前來向依空法師和陳老師學習的師姐不時發出陣陣笑聲,連面部表情已經很少的陳老師,有好幾次嘴角上揚,目光閃爍。病房外護士們也感到好奇,伸進頭來,一探究竟。法師輕鬆的話語背後,已經悄悄撒下善心與正念的種子。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依空法師先引用孟子的話說陳老師承受非常人所能承受的苦,是因為上天要下達重大的責任給他。
 
維摩詰居士說:「因為眾生病了,所以我生病;因為人們受苦,所以我必須受苦。」依空法師說維摩詰菩薩是要藉生病之機說法,陳宏老師是菩薩,用色身來向這個「生病」的社會示現佛性。病是什麼?無明的煩惱、自私、貪婪、欲望,這些病就像烏雲一般把人本性的光亮都遮住了。
 
星雲大師在《人海慈航:怎知道有觀世音菩薩》中說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累劫勤苦,就是為了開啟世人的心,從而真正救拔苦難,幫助人們離苦得樂。眼前的陳宏老師正是這樣一位菩薩,他的眼睛閃亮著智慧的光芒,他的文字讓我們看到一顆清淨、光潔、偉大的心。
 
讀過陳老師書的人都知道,看似雲淡風輕的口吻,敘述病後的點滴,實則為狂風暴雨之後的海闊天空;通俗的筆觸下,記錄對佛法的思考與體悟,說出「無智亦無得」是「因為無智,所以無所不知;因為無得,所以無所不得。」俗話說:唯有大破才能大立。疾病奪走一切的同時,也打碎了「有」和「無」的界限,陳老師在病榻上「坐看雲起雲落」,在小宇宙裡悠遊後,寫出「沒有,才能無所不有」。
 
依空法師說花開花謝,四季變換,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最重要的是心不要生病。依空法師稱陳老師是「最健康的病人」,並用法語警醒我們:「身苦,心不苦;身病,心不病」,「要做快樂的病人、健康的病人、智慧的病人」。
 
關於生病,法師講了幾段自己的經歷,從跌倒摔傷右手,到因為趕稿而視網膜脫落,再到两年前被診斷出癌症,開刀、化療,並調侃說把不好的東西拿掉後,自己現在是「無菌體」。每一次生病都給他帶來全新的啟示,並得出生病有時候反而是一件好事的結論。他說,生病後的不方便,讓自己發現到平日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體會到別人的不方便,對他人的苦與痛更能感同身受;另一方面,讓平日忙碌的自己有機會停下來,向內觀照,可以有系統的整理思維,有充裕的時間深入思考;人生好像突然多出來很多。
 
於是,他講到老禪師喝水的故事,有位老禪師每次喝水,心裡就想:「這是多餘的人生。」每天喝幾次水,就想幾次:「這是多餘的人生。」於是,生命就在這樣的感念中,一下子被拉長了。依空法師說:「正念是種子」,一個人的處境會隨著他的念頭發生變化,正念可以讓我們的處境變成積極正向的,這也就是「用心轉境」的道理。他還說生活在娑婆世界,每個人要善用意根。《心經》中說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身是前五根,而意根就是我們的心和念,就是最接近不生不滅的本性,也就是佛性,進而開示說要超越色身,遊心法界。
 
依空法師在談笑中也用簡單的話語點出這世間最樸素的真理:遭遇挫折,生命得以強韌;經歷失去,使我們更珍惜和感恩擁有;走出沮喪,對生命的熱情會更大;認識到自我的有限,讓我們更懂得尊重其他個體和生命。依空法師再次強調陳老師是菩薩,以身說法,向世人示現,並稱陳老師是眾生的「生命導師」。
 
離開病房前,依空法師看到病房的牆上掛著《心經》,窗邊是星雲大師的墨寶「合十人生」,床頭放著菩薩像,桌上擺著小沙彌像,還有一幅莊嚴的佛像照片,懸掛於陳老師一睜開眼就可以看見的地方,書架上放滿各種經書,還有許多珍貴的照片,既溫馨又殊勝,依空法師說:「這哪是病房,分明是道場啊!」
 
這時,有一句話浮上心頭:心若向佛,人間處處是道場。
0 評論



發表回覆。

    Faith & Belief

    與佛教有關的小故事、學習心得等。

    Archives

    七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0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二月 2018
    四月 2015
    二月 2015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七月 2012

    Categories

    全部
    Kiki
    Tom

    RSS 訂閱

Food & Fun

Food Stories
Destinations
Travel with You

Doodle & Fantasy

Yesterday
Fantasy
Poems
ALS Community

Live & Love

Living with ALS
Now & Here
Talks & Sharing

Faith & Belief

Faithful Life
© COPYRIGHT 2022 TOM AND KIKI. ALL RIGHTS RESERVED.
  • Home
  • Food & Fun
    • Food Stories
    • Destinations
    • Travel with you
  • Doodle & Fantasy
    • Yesterday
    • ALS Community
    • Fantasy
    • Poems
  • Live & Love
    • Living with ALS
    • Now & Here
  • Faith & Belief
  •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