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著上班的機車飛馳過後,會有片刻的寧靜,關了書房的門,我好像在另一個空間,聽著風聲、鳥鳴,感受空氣流動。
蔣勳老師的文字,我總是靜靜地讀,用眼睛也可以讀出聲音,他的聲音本身就有一種力量,讓心沉靜下來,可以自由地在時間和空間中穿梭,或者說,早已沒有了時空,一切都只是當下,這也許就是他說的美吧! 去年就知道蔣老師出新書了,早早留出他在華山文創分享會的時間,到跟前卻遇到颱風,擔心改期,一直到活動開始前三小時,粉絲頁公佈說現場的入場號碼已經發放完畢。有些惋惜,只能刷一刷跟我同樣扼腕的粉絲留言。 去年三月,台北道場「生耕致富」講座請來蔣老師,我幸運地坐在第一排的位置,離蔣老師大概只有三公尺。以為演講結束前會留出提問時間,但是豐富的內容講到滿點。蔣老師離場時,我起立、合十,大概是在離蔣老師最近的地方我能表達謝意的方式,不僅為這一場,也為那些未謀面,聽了和讀了許久的蔣老師帶來的「美」。 前幾天,一個人用餐時,突然想聽蔣老師的聲音,打開youtube,看到網頁上推薦的蔣老師上陳文茜的節目錄音,談的是新書《雲淡風輕》。用了三個時段聽完,便在網路書店下了訂單,一起訂購的還有小林一茶的《一茶三百句》。 過去幾天的清晨都給了《雲淡風輕》。在蔣老師的文字中,慢下來、沉下來,焦灼的日常也清淨下來,至少在閱讀的那些片刻,跟著蔣老師穿古越今。蔣老師談的又豈止是東方美學,更像是東方哲思,只是「哲思」二字,會讓人有距離,仿佛很遙遠,不想靠近。 蔣老師吸引我的地方正是他透過美的形式,傳達對於生命的哲思,細膩、大器,質樸、華美,亦正亦反,像大河一樣開闊,又滋養著河中的水草、魚蝦,還有岸邊傍水而生的微塵眾生,難怪他喜歡用「佛經」來形容淡水河的聲音和《紅樓夢》,那裡面住著眾生,而在佛的眼裡,眾生平等。 夾在自序中的那幅《淡水河》,像沒有印刷清楚,模糊地籠罩著一層霧靄,陰鬱的藍,罩著天、罩著水、罩著山,岸邊那些隱隱約約的白墻藍瓦,也變得模糊,「住在八里三十年,從觀音山這一岸日日遠眺對岸……雲嵐變滅,氣象萬千,潮汐來去如聽一部佛經,三十年如一夢,從盛壯入哀樂中,生命可以這樣大器自在,無憂掛礙,河流入海沒有遺憾……」提在畫下的字,我仔細辨別著,那是2017小雪,蔣老師的心情。左上角,是那方陽文紅印「捨得」,好熟悉,也像是我的心事,又像是我在探尋的答案。 從莊子到池上,從大賀蓮到鯤鵬,從席慕蓉筆下的荷花到雪地上寶玉拜別,生命,就是這樣,一部佛經。 「有一天,我們都要倒身下拜,拜一拜俗世緣分,拜一拜俗緣裡要告別的人,就可以了無牽掛,就可以走了。」
0 評論
|
Now & Here放開心,放過自己,把日常過得像日常。 Archives
十月 2023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