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AND KIKI:追光者
  • Home
  • Food & Fun
    • Food Stories
    • Destinations
    • Travel with you
  • Doodle & Fantasy
    • Yesterday
    • ALS Community
    • Fantasy
    • Poems
  • Live & Love
    • Living with ALS
    • Now & Here
  • Faith & Belief
  • About

初一的傳統 (Tom)

2/16/2018

0 評論

 
圖片
圖片
今天是大年初一,也是爸爸的生日。小時候,在這天,家裡都會吃打滷麵,配著滷蛋,幫爸爸祝賀生日。吃完麵後,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吃著爸爸最喜歡的花生。
​
爸爸生病住院後,雖然爸爸不能吃了,可是家裡還是保持著吃打滷麵的傳統,我們還會在醫院病房裡為爸爸慶生。外甥們會表演音樂,侄子、姪女會報告一年來發生的大事。
​
爸爸離開已經快四年了,媽咪依然準備了打滷麵和滷蛋。
0 評論

關於是否去上海發展 (Tom)

9/5/2017

0 評論

 
圖片
圖片
圖片
前些日子,有個在台灣的朋友收到一個去上海工作的邀約,他有點想去闖看看,問問我和Kiki有沒有什麼建議。他的問題也把我帶到了十幾年前,當我決定去上海的那段回憶。我是這麼說的:

現在兩岸之間大環境的趨勢很明顯,台灣的經濟停滯不前,大陸一直突飛猛進。以大環境來說,當然大陸比較適合年輕人長遠發展。

你對工作很熱情,很聰明,可以用很淺顯的話解釋很複雜的理論,也有在行政單位做過,應付過牛鬼蛇神,對人與人之間可能有的勾心鬥角應該也有領悟,此外,你如果去XX,未來接觸到的同事都是來自世界的菁英,你應該會很有成就感(雖然也會有壓力),我對你的專業方面一點都不擔心,我認為在這方面,你會做的很好,而且薪水應該也是台灣的好幾倍。

在上海你可以吃到最好吃的生煎包,小籠包,還有好吃的煎餅、冷麵、蟹殼黃、燒烤,在吃的方面選擇很多,也可以吃到台灣小吃,不用擔心飲食能不能適應。

我以前在UT的同學(現在在San Jose)在她畢業的時候,她作為美國一個小軟體公司的首席代表在上海住了兩年,當她知道我考慮去上海的時候,跟我打了一個小賭,她賭1塊錢,賭在上海兩年後就會不適應,後來她來上海找我,看到我很能夠融入那個環境,也很多好同事,新朋友,最後賺了一個Kiki...

我有一些小小的提醒跟你分享:
1. 如果你比現在年輕七八歲,我毫不猶豫的告訴,趕快去,盡快去。可是有了家庭,還有小孩,不知道他們會不會願意跟你一起去,如果大家都去,那很好,但是不知道你太太的想法...

2. 以我自己來說,我不太喜歡很擁擠的環境,我公司在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我自己當時也住在浦東,這都是人沒有很擁擠的地方,就算有的時候要去浦西客戶那裡,至少回到家或者週末,我還可以享受沒有那麼擁擠的生活。對我來說,人與人physically擠來擠去是很難接受的事情,所以,我大部分都是坐計程車 :) 不知道你是不是能夠忍受上海擁擠的生活環境?

3. 上海的夜晚,燈光很絢麗,在五光十色中,透露著一點曖昧的氣息,在上海的時候,有些跟客戶交際的時候,吃完飯大家就可能會找一場所放鬆,通常去夜總會,其實也沒做什麼,就是類似有小姐陪唱歌的高級KTV,我唱完歌就回家了,可是我也看到過平常在工作上很嚴謹的同事沉迷了一陣子...你如果在上海跟廠商接觸,這種事很平常,要怎麼應對,可能需要費點腦筋。

這是我一點小小的想法和你分享。
​
現在,把我當時給這位朋友的建議po在fb,也給那些正在考慮未來發展的年輕人參考...
0 評論

Kiki 畢業啦!(Tom)

7/5/2017

0 評論

 
圖片
Kiki 今天去學校辦了離校手續,也拿到了畢業證書,好快啊!一下子兩年就過去了。

還記得兩年多前,在她申請東吳的時候,很罕見的以她先生的身份寫了推薦信,推薦信其中有一段,我是這麼寫的:

屈穎在2005年進入我的公司,我是她的直屬上司。她是大陸名牌大學畢業,進入公司後的表現很出色,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就已經非常熟悉公司所提供給客戶的解決方案。記得在她進公司的幾個月後,公司為了更提高經營能力與影響力,正在與ILOG(當時在美國NASDAQ上市公司,全球領先的優化、以及商業規則應用領域的軟件組件供應商)談策略聯盟,ILOG的CEO與COO親自來到上海了解我們公司的實力,我安排了屈穎向他們演示我們的解決方案。當時,這個決定在公司其他主管看來是很有風險的,因為屈穎剛進公司不久,大學畢業時間也不長,但是,我相信她的能力。最後,屈穎以她穩健的臺風以及優秀的溝通能力,從容的回答了他們的提問,成功完成任務,ILOG也決定注資成為股東之一。

從2004年年底認識Kiki以來,一直很impressed by 她的執著、認真以及她的演說能力,當時那個與ILOG的策略聯盟對公司是非常重要的,最後談成了,對於公司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還有一點就是我可以cash out當年的投資:) 這是最重要的)。

回想過去的兩年,Kiki也有了很多正向的改變:認識了很多好同學、參加了「跑步玩」、認識了學長姐、一個月跑超過200公里...

當初極力推薦她報考東吳EMBA、在她剛開學就不想念了的時候逼著她念完、我隨口一句話她就居然真的去跑戈壁...這些事情我做的太對了!
0 評論

《花房姑娘》(Tom)

1/7/2016

0 評論

 
前兩天,無意間看到崔健的視頻,這兩天一直在聽崔健的歌,Kiki過來問我,你現在喜歡崔健啊?我跟她說我從高中開始就喜歡聽崔健的歌。

那時,兩岸關係剛剛開始和緩,“大陸”對我來說是親切、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當我的同學還在為Bon Jovi或者Wham 瘋狂的時候,我卻覺得崔健很酷,唱歌很爺們兒,很符合我喜歡的style。
​
崔健在1961年北京出生,被視為中國的搖滾教父,搖滾這個詞常常聽到,我對這個詞的了解是它不是刻意的反叛,抗爭,而是說出或唱出心裡最真的想法。崔健在大陸剛剛開放的年代,唱出了那一代年輕人的對國家、社會的熱情,也唱出了對社會的不滿與無奈,台灣的唱片業者(要是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滾石唱片)把崔健的前幾張專輯做成了一個合輯,在台灣發行,當時,我就買了卡帶,每天晚上唸書的時候,就放著崔健的音樂(在唸書的時候聽搖滾,怪不得高中唸書很沒效率:))。記得,有幾首歌我特別喜歡:《花房姑娘》、《浪子歸》、《假行僧》。我問Kiki有沒有聽過,她說她那時太小了,那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咯!
0 評論

不孤單的音樂會 (Tom)

8/19/2013

0 評論

 
圖片
「8月6日的下午,很開心到祈翔病房的日光室聽了一場慶祝父親節的音樂會。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很特別的經驗。對一個漸凍病人來說,連出自己的房門都是一件很艰難的事,更不用說有機會去聽音樂會了。很開心祈翔病房和協會想得很周到,邀請功學社的小朋友演奏,小演奏家們表演了很多美妙的樂器。有一首名為《孤單北半球》的曲子,很好聽,不知不覺竟掉下了眼淚。

已經很久沒有跟爸爸一起過父親節了,這次是很好的經歷。
​
在音樂會開始前,我有機會跟大家say hello,為這次活動做開場。生病前,在客戶的大會議室裡,為客戶做簡報,介紹解決方案,我都不會緊張,這次是氣切後,第一次面對那麼多人說話,居然有一點小小地緊張。我擔心自己說話不清楚,大家聽不懂。我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吃力地說出我想說的話,還好大家都說聽懂了。再次謝謝病友的參加、謝謝協會和祈翔病房為不常出門的病友辦了一場很棒的音樂會。」
0 評論

    Now & Here

    放開心,放過自己,把日常過得像日常。

    Archives

    一月 2021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三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九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五月 2018
    二月 2018
    九月 2017
    七月 2017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3
    八月 2013
    七月 2013
    二月 2013

    Categories

    全部
    Books
    Kiki
    Power Phrase
    Tom

Food & Fun

Food Stories
Destinations
Travel with You

Doodle & Fantasy

Yesterday
Fantasy
Poems
ALS Community

Live & Love

Living with ALS
Now & Here
Talks & Sharing

Faith & Belief

Faithful Life
© COPYRIGHT 2018 TOM AND KIKI. ALL RIGHTS RESERVED.
  • Home
  • Food & Fun
    • Food Stories
    • Destinations
    • Travel with you
  • Doodle & Fantasy
    • Yesterday
    • ALS Community
    • Fantasy
    • Poems
  • Live & Love
    • Living with ALS
    • Now & Here
  • Faith & Belief
  •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