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AND KIKI:追光者
  • Home
  • Food & Fun
    • Food Stories
    • Destinations
    • Travel with you
  • Doodle & Fantasy
    • Yesterday
    • ALS Community
    • Fantasy
    • Poems
  • Live & Love
    • Living with ALS
    • Now & Here
  • Faith & Belief
  • About

下一次花開前

10/13/2020

3 評論

 
圖片

—— 與《落地生根》和《開枝散葉》有關或無關的小事

​
在生日的前一天收到兩冊小書,一是繪本《落地生根》,一是別冊《開枝散葉》,雀躍之餘,深深吸了一口氣。
​

​義字當先 定格美好

​都沒意識到「義」這個字在我的骨子裡這麼深厚。記得第一次來台灣,陪大謀拜訪靈療朱慧慈老師。朱老師與大謀對談期間,偶爾會看我一眼,犀利的眼神,好像能夠洞悉一切。結束後,朱老師送我們出來,帶著淺淺的微笑,對我說:「你很講義氣!」當下有點懵,事後,回想起與大謀之間的片段,不得不佩服朱老師。
 
幾年前,大謀第一次告訴我他罹患不治之症,我竟一股腦說出「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情壯語。後來,陪大謀去北京,遊覽紫禁城的前一晚,他夢到明朝的場景,我陪他進京,夢中的我是俠女。當大謀第一次求婚,我理性地拒絕後,奔向風中尋找答案,我不停地問:「除了我,還有誰?」心底的聲音告訴我:「除了你,沒有別人!」
 
總有些事情是說不清楚的,到底是與生俱來還是前世殘留,又或是後天習得,由於欣賞或嚮往某些品質,潛移默化中,又或自我催眠下,漸漸地,這些特質也成為人格的一部分。
 
跟Maggi的緣分也是奇妙的。初次見面要回推到台中高鐵站,我們在集合點等待,上了同一輛接駁車,才知道是奔赴同一個會場。那時候,我們並不認識,聚會上,我是分享嘉賓,Maggi是聽眾之一。大概一兩個月後,Maggi的特助間接聯絡到我,說董事長邀請我去他們公司的策略周上分享,真正的交集從那時開始,那一年是2017年。從那年冬天開始,Maggi都會親自邀請我參加他們公司的尾牙,還特別交代為我準備素食;也是從那年開始,每年春節都會收到Maggi寄來的一大箱素食年菜,讓我在異地他鄉的年,多了被關愛的滋味。
 
認識我以前,Maggi因淑華姐的關係,已經在幫忙漸凍人協會了,而隨著我們之間互動的增加,我主推的募款案,Maggi都慷慨解囊。第一次去勤誠分享,適逢為病友月姑的著作《面對人生的勇氣》發起捐書活動,當我婉拒講師費時,Maggi說她認捐300本書。
 
一年後,《夢想的音符》出版。原本只是在經歷顛簸的一年後,懷著平靜、分享的心情拜訪Maggi。在Maggi的辦公室,我回述著一年的起起伏伏,從計劃創作繪本,到往返榮總與家的夏天,後來送走沒有等到繪本出版的婆婆…...我一頁頁講述《夢想的音符》,穿插著彭怡文老師的生命故事。
 
也許,不經意流露出的失落被Maggi察覺,她陪我聊了很久,聊到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Maggi說到母親時,眼睛閃著光,純真、質樸,讓我忘了她是一位叱咤商海的女強人,那一刻只是一位好親切的姐姐。那些兒時的歌謠從她的口中輕快流出,我的思緒也跟著飛到五十年多前的雲林斗六,夕陽西下,一家人坐在門口的大樹下,圍著年輕的母親,拍著手,和著美妙的歌聲。我嚮往那份簡單的美好,假如上天給我超能力,我想為Maggi把這份美好定格、珍藏。我輕輕地提議:「應該把陳奶奶的故事做成繪本。」

情義無價 緣分具足

​午餐後,Maggi把助理叫進來,她想與更多人分享《夢想的音符》。Maggi平日定是廣結善緣,初步列出的贈送冊數已經超過協會首刷的數量。她立即果斷決定助印,半年多時間共刷了3000冊,近1000冊回捐協會,其餘2000多冊送到全省各地。除了送給友好的上市櫃公司,還送到她長期資助的偏鄉學校,期間又安排我做了近十場的巡迴分享,結下許多善緣。
 
今年上半年《凍物》出版時,Maggi看到我為協會雙月刊撰寫的封面故事,立即傳Line說認購200本贈送病友。她還在「琪愛分享」電子報上專文推薦《凍物》。
 
除夕前,遠在美國的思妤託媽媽親自送來採用她的設計的爆米花作為新年禮物,思妤媽媽的出現,再次把我們三人串了起來。大年三十接到Maggi的電話,邀請我和思妤再次合作,把母親的故事做成繪本。我興奮極了,立即著手規劃、構思。平日喜歡用文字塗鴉,但並沒有太多繪本創作經驗,做《夢想的音符》時只憑著一股熱情,時隔兩年,所有的功課,又要從頭做起。然而,Maggi信任、肯定和託付,以及一顆回饋的心,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當你越是想做成一件事,考驗就會變得越多。在家裡工作了九年多親如姐妹的阿水回越南後,我們的生活極不平靜,新看護Yulita一直適應不好,以為可以多一些關心和體恤會改善,可是依舊動不動就鬧情緒。隨著疫情加劇,印尼政府放話說要關閉國際航線,Yulita更是動不動就吵著要回印尼。二月底,家裡的氣氛幾乎到了劍拔弩張的狀態。在家裡工作快九年、性格隱忍的阿雅竟也向我下了最後通牒,說如果Yulita不走,八月期滿她就不做了。
 
創作是要做足功課的,除了採訪Maggi的家人,還要去翻閱大量的繪本。在大謀和看護的休息時間,屋子裡靜了下來,我便全身心投入閱讀、整理採訪內容。原本希望能面對面採訪,卻因為疫情,均改為電話訪談,又碰上樓下裝修,通話和錄音效果都很不好。我只能憑著記憶和潦草的筆記,努力拼湊關於陳奶奶的故事。誰能想到之前做的功課竟然在這時用上了,前一年突然萌生念頭,想創作一部與1949有關的小說,亦師亦母的東吳中文系教授沈心慧老師為我借了許多相關資料。於是,對那個遙遠的時代此刻不會太陌生。
​

情到深處 花謝花開

​終歸很難為任何一件事定調的,哪些事情是要打垮、掏空你,哪些是要鞭策、成就你。我是一個極容易用情很深的人,月姑的離開,好長一段時間在我心上留了一個洞,天氣暖了,我還覺得心裡涼颼颼的。從去年秋天開始,每隔一兩周,我就搭上慢悠悠的282路公車,從光復南路轉信義路,再沿著吳興街一直到終點,下車後再沿著山坡步行上去。時光好像在這樣的行進中慢了下來,拜訪月姑像是造訪未來,帶著送別的心情,每去一次就多送一程。
 
當Mulya打給我說月姑走了,我頓時崩潰,雖然知道這一天不遠,但是真的來了,還是覺得措手不及。靜靜地為月姑助念,陪著她的女兒把她送至二殯,燒完金紙,站在滿天的繁星下,空氣好透明。月姑走得清淨,可是我卻感到有什麼被抽掉了。第二天,去台北道場為月姑報了金剛經超薦法會,然後盤坐在大殿,誦《阿彌陀經》。有一天晚上,月姑入夢,清楚地告訴我,她要走了,並且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忽然醒來,抓過手機,看到時間顯示凌晨1:24,那天是月姑四七。再後來,水陸法會,給月姑寫了一張超薦牌位,為我們的緣畫上句點。
 
隨著Yulita越鬧越兇,我跟大謀討論必須趕在她回國之前完成繪本故事,我給自己的時間期限是三月初。三月六日,關上門戴上耳機,阻絕一切干擾,下決心把初稿寫出來。完成時已是晚上九點多,大謀正在翻身側躺,我開心地讀給大謀。他知道我給自己的壓力很大,沒有直接說不好,只是說可以更好。
 
也就是在那天,程式交易的電腦送單失敗,發出的警報因我戴著耳機沒有聽到,當天我關掉手機,又錯過了手機上的錯誤提醒。當次周一開盤前,證券公司經紀人提醒說我有的帳戶上有很多多單,我才意識到週五反手,送單失敗。原本這樣的錯誤在發現時可以及時補救減少損失,可是,我完全沉浸在故事的創作中,一切都來不及了。本以為這次昂貴的學費會買來深刻的教訓,誰知在短短幾個月裡又發生第二次,就在跟出版社就排版問題密切會議期間,又出現程式錯誤,而這樣的失誤早該發現而避免嚴重的損失。
 
《落地生根》的初稿在三月八日成形,跟《夢想的音符》一樣,經歷了一場必要的波折,最終一氣呵成。寫完的時候,我知道,就是它了,而且故事的名字和別冊的名字,也一起想好了《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分別寄給思妤和Maggi,她們都說深受感動。我知道這一場比賽可以進入中場休息,而下一場更激烈的比賽在等著我。
 
Yulita終於如願回國了,疫情搞得人心惶惶,獎金照給,口罩和酒精都給準備了一套。還記得她是在凌晨離開,我沒有從房間裡出來送別,躺在床上,想起《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最後獲救上岸的一幕,老虎走向叢林,Pi在等她回頭,而老虎放慢步子,終究走向叢林深處。這世界上,並不是每一次分離都需要好好告別。我閉上眼,為這段緣畫上句點。在等到新的替補看護前,整整三個禮拜,沒有請人,一切如預料中,忙碌而又緊湊,卻也浮著一抹輕鬆和歡愉。
 
我再次擱筆,站在窗前,台北的夜濃了,從立春到雨水,剛過寒露,又要霜降了,還有太多太多的細節,回憶得好累,寫得也好累,不知為何而寫,也不知成文為何,好幾次想算了,生活不就是這樣平平淡淡向前,再難捱的都會過去,過去了就雲淡風輕了。大謀最懂我,他是這世界上唯一知道我經歷過什麼的人,他知道我需要給自己一個交代,寫完,然後忘卻。他說:「我想看,寫完吧!」
 
終歸是過去了。我的心有時太滄桑,不知是遇見大謀,要用滄桑去縮短我們之間的年齡差距,還是這一路走來,早已滄海桑田。
 
有時候,忽然想回到遇見大謀的當初,那時以為自己閱人無數,現在看來真是年輕。二十多歲,意氣風發,想要自由逐夢的人生,事業、愛情,無拘無束地生活,殊不知,再折騰的人生都是事先寫好的劇本,遇見什麼人,結什麼緣,滿什麼願,走著走著,花開了;走著走著,冬,又來了。
 
下一個春天,要寫什麼故事?
3 評論
沈心慧
10/14/2020 18:54:46

除了我,還有誰?!俠女、義氣,是kiki的名片!諸多善緣,因此而結,諸多美好,因此成就,感恩每一段因緣,圓滿人生。相識有幸,道侶同行。

回覆
Kiki Qu
10/14/2020 21:13:03

謝謝老師,一路相伴!

回覆
沈心慧
11/9/2020 21:49:01

再讀一遍,更加感動。親愛的kiki,如此年輕,卻如此滄桑,讓人心疼,也讓人感佩!

回覆



發表回覆。

    Now & Here

    放開心,放過自己,把日常過得像日常。

    Archives

    十二月 2022
    六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一月 2021
    七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三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九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五月 2018
    二月 2018
    九月 2017
    七月 2017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3
    八月 2013
    七月 2013
    二月 2013

    Categories

    全部
    Books
    Kiki
    Power Phrase
    Tom
    追光之歌
    追光之歌

Food & Fun

Food Stories
Destinations
Travel with You

Doodle & Fantasy

Yesterday
Fantasy
Poems
ALS Community

Live & Love

Living with ALS
Now & Here
Talks & Sharing

Faith & Belief

Faithful Life
© COPYRIGHT 2022 TOM AND KIKI. ALL RIGHTS RESERVED.
  • Home
  • Food & Fun
    • Food Stories
    • Destinations
    • Travel with you
  • Doodle & Fantasy
    • Yesterday
    • ALS Community
    • Fantasy
    • Poems
  • Live & Love
    • Living with ALS
    • Now & Here
  • Faith & Belief
  •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