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早晨,原本就計畫好要去健身房運動一個小時,雖然前一日的酸痛還在,但是我想在專注與讓自己強大中開啟新的一年。當然,不忘拍一張照片,祝福所有送祝福給我們的朋友和家人,祝大家身心健康,快樂平安! 1. 回饋親情與友情 回首2019,有很多悲傷、無助的時刻,卻也是在這些時刻,感受友情、親情的珍貴。Tom感染超級細菌,生死一線間。Tom在後來的文字裡回憶到那些時刻他能感覺到身體裡的藥物與細菌激烈的交戰……而,也正在那些時刻,關心我們家人、朋友或來病房探望,或傳訊息慰問,給了我們無比的力量。因為大家的祝福與諸佛菩薩的護佑,Tom化險為夷,於是,我們決定一起做一件事,回饋大家,就是把Tom學習淨土的心得整理成文。五部經典、六篇文章,歷時三個月,終於在9月9日完成。那天我激動地寫下《菩提道上的同修》。 2. 把握善因善緣 這一年,雖然一樣充滿起伏,卻也結下更多善因善緣。因著科技部漸凍人智慧溝通專案計畫,與北科大、實踐大學、台北榮總、科技部、工研院、世新大學等多個團隊密切互動,不僅讓漸凍病友被看到、被了解,也讓更多不同疾病、相同處境的患者與家庭被關注。期間為協會雙月刊寫了兩期與該計劃相關的封面故事: 《與時間的擂台》介紹計畫負責人劉益宏教授的故事 《聽見,愛還在》講述2019全球漸凍人日聲音捐贈計畫主題故事 為期一年期的研究計劃在十月初結束,儘管時常想起那些密集的討論與會議,尤其是好幾次在我的書房,與北科和實踐的同學席地而坐,深入的交談場景……心中還是感到遺憾,如此有意義的計劃,投入這麼多的人力、財力、時間,卻沒有解決病友實際的問題。就在最近,科技部史無前例地又重新討論這個計劃,而且還非常重視地收集我們的反饋與想法。由衷地期待,有下一步地發展。 另外,延續勤誠董事長maggi助印繪本《夢想的音符》開啟的善因緣,繪本在十一月時已經四刷了。在maggi的安排下,繪本被送到台東、花蓮、雲林等偏鄉學校,也讓我有機會前往多家企業分享,包括:技嘉、研揚、勤眾、全漢、佳必琪、東碩等,每到一家公司,他們的董事長都親自出席,或開場引言,或結束時總結,我自己也深受感動與鼓舞,這些公司用各自的方式為協會出一份力,或捐贈發票,或捐款,或促成其他合作因緣。 3. 閱讀,把有限的時間變成無限的遊戲 看到這樣一句話:當你站在人生的路口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做選擇,很簡單:永遠選擇無限的遊戲。 記得2017年下半年第一次參加寫作班,結業前,老師建議我要多閱讀,我當時有些自滿,感覺每年讀20多本書已經很多了。之後在承擔不同的寫作任務時,意識到自己的閱讀太不足了。這兩年便刻意地調整日常安排,把閱讀以各種方式加進來。 今年入手一台kindle,電子書的閱讀補充進來(好像也沒少買實體圖)。看了一下閱讀清單,今年讀了五十多本書,接觸到幾位很棒的作家: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單車失竊記》、《複眼人》)、路遙(《平凡的世界》)、麥家(《人生海海》、《風聲》)、亞歷塞維奇(《車諾比的悲鳴》、《二手時間》)、保羅‧卡拉尼提(《當呼吸化為空氣》)、齊邦媛(《巨流河》)。很慶幸,最親密的朋友中好多是愛書之人,也時常用好書補給我。對我影響最深的要屬東吳中文系沈心慧教授,沈老師對我亦師、亦友、亦母,每次遇到,總是耐心聆聽我的閱讀心得,一直鼓勵我持續閱讀與書寫。 4. 跳入自動交易 把手動交易轉為自動交易,大概是今年為Tom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四月時,Tom氣切六年多來第一次住院,住院期間的不方便,讓我無心地問到:「有沒有想過自動交易?」Tom回答說:「你可以去研究一下MC。」於是,我就開始上網爬文,感謝黑馬大的慷慨指導,遇到各種問題,我跟Tom討論不出來時,就請教黑馬大,他都會快速回覆。期間遇到Tom再次住院、協會621主題記者會、看護回國等,終於在歷時三個月,包括一個月的模擬下單後正式上線,Tom的想法被轉化為自動交易的策略。如今,只需每個禮拜一打開電腦,就不用再管了,直到禮拜五收盤關機,給電腦休息兩天即可。Tom有更多時間專心修行和放鬆生活。 5. 運動模式調整 運動是我重要的舒壓方式,以前都以跑步為主,但是這兩年跑得不好,一則沒有動力跑,二則身體似乎到了一個平台期,不僅沒有提高,免疫力還變差,動不動就感冒。在台北梅雨季時,Tom建議我去健身房運動,辦了張健身卡,真正養成健身習慣是這兩個月的事,除了間歇訓練,每週搭配三到四次肌力與重訓。 這段段時間的心得是健身效果要好,除了運動內容安排外,管住嘴是第一,吃的是營養,不是滿足和享受。享受就留給眼睛,陪Tom看美食youtuber,用眼睛吃遍天下美食。 6. 用生活砥礪身心 因為參加種籽讀書會,接觸了唯識論,了解到八識微妙的運作方式,《人間佛教》連續刊載的橫山紘一教授《生活唯識》的六篇文章對我啟發甚大。我每天相處時間最多的是看護,原本能幹又貼心的看護期滿回國後,再次體會到我曾多次說過的:「看護的品質與病友與家屬的生活品質直接畫等號。」 好看護讓你除了生活之外還有精力做更多事情,而不太理想的看護,會成為你日常煩惱的根源,幾乎沒有精力再顧生存以外的任何事情。 也正因為今年換看護,我體會到身體裡的「五毒」(貪嗔癡慢疑)與我執。當覺察到執著心並且能夠轉換以後,就會告訴自己看護也是我們的菩薩,好看護讓我們生活好、變懶、任性、亂發脾氣,不太好的看護讓我們時時檢視自己,督促我們變好、變勤勞、少任性多包容,也算是逆增上緣。目前已經磨合快六個月,希望這個緣分往好的方向發展! 7. 必須做點什麼! 1月4日《病人自主權法》正式實施,前一年,我與Tom都已簽署安寧緩和條例,七年前選擇氣切時,已經為有一天可能面臨的選擇做好心裡準備。而當陪親人走過生命最後一段,身邊的病友有人選擇撤管,我們覺得真的需要為這件事做好準備。 當死亡以排練的方式接近時,還是讓人有種措手不及的感覺,先後接到幾位病友和家屬的電話,看到一個熟悉的生命在接近終點時的無奈與無助,我感到巨大的衝擊與心痛,好幾次回家的路上,六神無主,坐錯車,徘徊在馬路上。當我恢復平靜後,我告訴Tom:「我要做點什麼!」Tom問我是什麼,我說:「還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必須做點什麼!」 我請教沈老師,請教協會資深的社工,與協會同仁討論,聆聽蔡兆熏醫師的講座……儘管仍然不知道到底要做什麼,但是,依舊堅信必須做點什麼。上週末,讀完馮以量《最好的告別》,31個故事花了好幾周時間慢慢讀過,部分答案似乎也隨之浮現。 我2020的行事曆已經排進了一些事:探望靠氧氣維生的她、協助他的書出版、把她的故事記錄下來、看望那個讓我牽掛的她…… 11月的一天,在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中,看到一句話:「個人意義沒有任何價值,真正的生命意義存在於個體與他人的交互作用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重要,有價值,但如若不能搞懂個人的成就建立在對他人做出貢獻的基礎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人的理想和行為,同樣遵從這一原則:對於他人有意義,才能算是意義。」
這不就是Tom和我之前一直在探索的問題的答案嗎? 2019來臨時,我們仍沉浸失去媽咪的在悲傷中。此刻,邁入2020,對於媽咪,我們依舊思念,只是原本的悲傷轉化成了一種更大的能量,這能量不僅是我們活下去的勇氣,更是我們一起探索與賦予生命意義的動力。
0 評論
發表回覆。 |
Now & Here放開心,放過自己,把日常過得像日常。 Archives
十月 2023
Categories |